草有德

作者:张保振 来源:《意林12+》

  尽管人们常说“草木无情”,我却固执地认为“草有德”。

  草之德,在无欲。草,无论在旷野,或是在山崖;无论在河畔,或是在谷底;无论在花旁,或是在树下;无论有人赏,或是无人知,都是一副无欲悠然的神情:抬头迎日出,低头听雨嘱;舒展观彩云,舞动贴风神。从朝至夕,不知寂寞烦恼;一年到头,不懂纠结若失,实为真正的乐天派、天生的快乐神。

  草之德,在不屈。草,虽弱也柔也,却有一股不屈的劲儿,诚如一首歌所唱:“大风起,把头摇一摇;风停了,又停止摇。大雨来,弯着背,让雨敲;雨停了,抬起头,站直脚……”其实,何止如此。白居易早有诗云“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正是这种不屈的劲儿。

  草之德,在坚守。草,无论生在沃壤,或长在瘠田;无论植根墙头,或扎根山头,其萋也其土,其枯也其土。无论这土是肥是瘦、是多是寡,时时不离、刻刻坚守。

  草之德,在本色。草,无论在生命的初始阶段,或在生命的鼎盛时期,乃至到生命的黄昏时刻,其本色不变。无论是时和气清,或是时变气浊;无论是被欣赏,或是被践踏,都一如往常,在生命之初,呈现出嫩绿色;在生命之峰,呈示出葱绿色;在生命之末,呈映出暗绿色。甚至,只剩下一茎半叶,也照样不改本色。

  草之德,在知诏。草,生而无言,却有无言之诏:百草滋荣时,诏示春日到;“草深无处不鸣蛙”(陆游《幽居初夏》)时,诏示初夏来;“草木摇落露为霜”(曹丕《燕歌行》)时,诏示秋风起;“草木尽坚瘦”(苏轼《栖贤三峡桥》)时,诏示冬日临。倘若在大漠,诏示有命水;如在山脉,没准又诏示藏有金。

  草之德,在善信。草,无论你善待它也好,虐待它也罢,它都以一颗善意之心待之,信奉的是“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老子·第四十九章》)之信条;草,无论你对它守信践诺也好,背信失诺也罢,它照样把本色亮出来,坚持的是“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老子·第四十九章》)的原则。

  草之德,引人思。有诗云:“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张九龄《感遇》)依我见,草木有本心,在于引人思。有思才有得,有得可扬德。孔子从“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渊》)的现象中,悟出在上者行为的导向性多么重要。因为,在孔子看来,在上者的德行就像风,在下者的德行就像草。风吹向哪边,草就跟着向哪边倒,从而启发在上者要“身正”,要以自己良好的作风带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老子则从“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老子·第七十六章》)的现象中,悟出弱能胜强,柔能胜刚的道理,进而提出“强大处下,柔弱处上”(《老子·第七十六章》)的道理,启发在上者要有“处下”的心态,眼向下看,关注“柔弱”,对“柔弱”者高看一眼,厚爱一分。

  草之德,多又多;放眼望,了不得。毕竟,草虽小,却不少;草虽弱,力在多。

上一篇:一朵午荷     下一篇: 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