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功的神话是怎么炼成的

作者:张小羁 来源:《意林12+》

  按照武侠小说的描述,轻功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一种可以跳得很高,代表是郭靖郭大侠的“上天梯”,《神雕侠侣》中记载,郭大侠“左足在城墙上一点,身子陡然拔高丈余,右足跟着在城墙上一点,再升高了丈余”。一种可以跑得很快,比如青翼蝠王韦一笑的草上飞,独步天下,来去如电;还有一种就是速度加闪避,比如段誉的凌波微步。

  当然,所有这些轻功的共同之处,都是克服地心引力,能够踏雪无痕。但是,轻功到底有没有呢?

  《庄子·逍遥游》中说,列子可以“御风而行”,但是庄子经常讲寓言故事,所以算不得数。秦汉时代,贵族喜欢求仙,《淮南子》里有轻身飞升的记载,那说的是修仙得道的人。《后汉书》里倒是记过一个方士,叫赵炳,能跑到茅屋顶上烧饭,而不压坏屋顶,又能坐在伞里过河。这时候,飞来飞去或者身轻如燕的,往往都还跟神仙法术联系在一起。会轻功的不是法师、和尚,就是道士。

  轻功成为传说中侠客的绝技,大概要追溯到唐代。在唐代传奇里,有了比较多的轻功描写。比如唐代传奇《剑侠传》中,崔生喜欢一个歌姬,他家的昆仑奴磨勒就在夜里背着他越过十重高墙,跟歌姬相会,又卷了歌姬家的妆奁,背两个人逃走。后来他被官兵围捕,“持匕首飞出高垣,瞥若翅翕,疾同鹰隼”。官兵箭如雨下,没有射得中的。

  到清代小说,轻功就成了行走武林的标配,不会个飞檐走壁的功夫,都不好意思行走江湖。清代石玉昆的小说《三侠五义》,里面的展昭展护卫是个轻功高手。他给皇帝展示功夫:忽见他身体一缩,腰背一弓,嗖的一声,犹如云中飞燕一般,早已轻轻落在高阁之上。于是皇帝就赐了他“御猫”的名号。之后,武侠小说中轻功被描写得越来越神,一直到金古温梁四位武侠大家,轻功遂成为中华武学的超级技能,独步天下。

  到解放后,轻功热还随着气功热火了一把,各地电视报刊都报道过一些轻功奇人……

  说了半天,这些基本是小说记载或者江湖传说。实际上,轻功到底存不存在,已经无须辟谣。2005年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等学校教材·武术》中,对轻功的定义是“轻功,又称弹跳功,泛指通过各种专门的练习方法和手段,以达到增强弹跳能力而蹦得高、跳得远之功效的功法运动”。说白了,就是一种弹跳练习。

  更何况早在民国时期,玄乎其玄的轻功传说,就已经被人打脸好多次了。民国四年,也就是1915年,中华书局有一本奇书出版,叫《少林拳术秘诀》,里面记载一种轻功,数年之内练成,可以飞跃数丈。到1941年,武术史学家唐豪先生看不下去了,挺身而出,奋起揭穿。

  他在《少林拳术秘诀考证》中质疑,如果从出版之时起有人练习此法,那么从民国十九年(1930年)到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举办过五届远东运动会,应该会有五批高手养成,而远东运动会的跳高纪录,依然只有2米,而且是外国人创造的。

  所以,轻功的神奇,我们只在电影电视和小说中惊奇赞叹一下就好了,对中华武学盲目骄傲,恐怕难免被人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