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血里的侏罗纪世界

作者:陈墨 来源:《意林12+》

  在红遍全球的科幻电影《侏罗纪公园》系列中,凭借琥珀内蚊子肠道里的一滴恐龙血,科学家们提取DNA复活了这种生活在6600万年前的生物。而在大银幕外的实验室里,不久前,塞尔吉奥·博尔塔佐把高倍显微镜对准一枚恐龙化石磨片,这位生物医学物理学家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等等!这看起来——像血!”

  那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早晨,博尔塔佐观察着一块来自戈尔岗龙的磨片。7500万年前,这种身长堪比卡车的肉食性恐龙在加拿大西部横行霸道。按照长期以来的假设,皮肤、肌肉、血液等有机组织早就腐烂,仅有部分坚硬的骨骼得以形成化石,博尔塔佐正盯着的,是两吨重的硕大身躯仅存的一截趾骨。

  令人意外的是,呈现在镜头下的并不是平常的骨晶体,而是并未石化的软组织。椭圆形的细胞石榴籽一样聚在一起,尽管不敢相信,博尔塔佐还是不得不承认,这千万岁级趾头中的组织,像极了红细胞。

  博尔塔佐“疯了一样”发了一连串信息,研究伙伴梅德门特闻讯赶来。“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不是真的。”作为地球科学与工程系的初级研究员,梅德门特知道这些软组织只有在“极为罕见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出现在“保存十分完好”的化石之中。

  更令研究者惊讶的是,在另一块无法辨认龙种的肋骨磨片中,发现了黑色和白色的绳状纤维结构,与胶原蛋白非常相似。在此之前,即便在保存完好的化石中,发现的最古老的胶原软组织出现在400万年前,而此次研究中的化石均形成于白垩纪,距今至少6550万年之久。

  这项刊登在《自然·通讯》上的研究也在古生物学界引起热议。“这说明化石不仅是‘石头’!”多年来致力于研究化石中软组织的施魏策尔说道:“就在几年前,研究成果还被视为不可能。”

  尽管发现的细胞里“似乎保留了血液的原始成分”,但博尔塔佐和梅德门特还是没能找到DNA的蛛丝马迹,哪怕是断掉的DNA链条。

  根据担任《侏罗纪公园》系列电影顾问多年的落基山古生物学博物馆馆长杰克·霍纳介绍,一旦细胞死亡,化学功能关闭,细胞核中的DNA会迅速分解,“千百万年后,什么也不可能剩下了”。

  即便找到DNA碎片,也无力把它补齐,而复活恐龙需要完整的DNA链条。除非有某种尚未发现的保存方式,能使生物的DNA序列不致断裂,否则侏罗纪公园不可能成为现实。

  一心想复活恐龙的杰克·霍纳却由此找到了另一条路:利用“逆向基因工程”技术,唤醒鸡沉睡的恐龙基因,使其“退化”成恐龙。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的研究团队已经成功把鸡嘴还原成恐龙嘴的样子,而霍纳团队正在努力“复原”鸡尾,“把翅膀重新变成手臂和爪子”。

  与“嫡亲”鸟类和“表亲”鳄鱼对比,已经成了还原恐龙生活的常用方式。如果此番发现的软组织确实在化石中广泛存在,这些灭绝了6600万年的巨兽或许将有机会用“血肉之躯”重新讲述自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