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补记忆

作者:张粉英 来源:《意林12+》

  “您看这张照片,隐约能看到一只手、眼神和面部的大概,其他的都模糊不清了。我是通过仔细观察这只手、眼神和面部表情,判断出她当初应该是个贵妇,坐着拍了这张照片。”袁师傅说,“观察细节,从残存的内容里获取有效的信息,然后补上,这就是我的工作。”

  找回曾经的记忆,是所有顾客来照相馆的目的。这记忆是有关亲情的,青春的,爱情的。那些曾经的美好,那些过往的岁月,都深藏在老照片里。袁师傅要想办法在修补中表现出来,仿佛一个高明的医生,用一双妙手,让血色重新爬上一张苍白的脸。

  上周,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找到袁师傅,说,希望为已故母亲恢复一张年轻时的照片。照片中,隐约可见一位年轻女子穿着旗袍。老人介绍,这张照片拍摄于1912年。照片受损严重,可能是装在玻璃相框里的缘故,有些地方早已模糊不堪,像雨天浸润过的墙壁。老人要求修复成彩色的。1912年,100多年前了。照片上的旗袍底色很亮,好像白色,有一个个小括弧似的细小花纹。袁师傅特地百度了一下100多年前的旗袍,感觉像是一种孔雀羽花纹的进口布料。于是她做成了淡紫的底上描白色孔雀羽的花纹。袁师傅看出这是个正当好年华的少妇,脸上应该是白里透红的健康。于是,顾客拿到手的,是100多年前的一位楚楚动人且高贵的女子。

  另一位老人,拿来一张北京大学的毕业照,拍摄于1960年。照片中的人物比较清楚,个个飒爽英姿。他们如今都已是耄耋老人了。老人修复的目的,是因为今年他们要聚会,他打算将照片修复成彩色,出新,重新拍照,上网发给班上的同学。给还清晰的黑白照片上色,弄不好就可能画出一个个浓妆话剧演员,失真而滑稽。那个年代是三年困难时期,大学生也吃不饱肚子。所以,袁师傅在整个照片上使用了略显灰暗的色彩。袁师傅说,修补照片不是单纯的出新出亮,还要考虑时代背景,才能逼真。

  还有一位女士,为了怀念自己的丈夫,特意来照相馆做了一个影集。她的丈夫是一位抗美援朝的老战士,曾得到朱德的嘉奖,有很多佩戴军功章的照片。这位老人去世后,他的妻子特意将他一生中的辉煌照片全部拿过来,一张张修补上色,做出一个漂亮的影集。老人的照片前后跨越很多年,从稚气未脱到英姿飒爽再到白发苍苍,岁月的痕迹就那样刻在一位军人的脸上。袁师傅在这套照片上花了很大的心思,极力想通过不同的色彩变换来反映时代的变迁。

  袁师傅其实是个很好的画家,只不过她用的不是真正的颜料,而是电脑绘画——她先将照片录入电脑,然后一点点修补。她每周只能修补十几张照片,有时一张照片就要琢磨半天,进度很慢。她说老照片的神韵是雅致,让你弄得花里胡哨,就失真了。她只想将应该属于老照片的神韵寻找出来,还给主人直观的记忆。正如她在微信上的广告语说的那样:修补记忆。

  潘光贤摘自《扬子晚报》

上一篇:大地契约     下一篇: 笑大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