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学:趁早忘了那个多情的“果郡王”

作者:孙洁 来源:《意林12+》

  在部队大院长大、踢过足球、计算机系科班出身……但最后,他成了一位演员。在中国足球还属于郝海东的时代,“调皮捣蛋”的李东学曾当过一阵子足球运动员。在部队大院长大,父亲是海军航空兵,那个年代的记忆是红色的,他梦想自己有一天能进入国家队,“踢出亚洲,走向世界”。

  每天早上听着军号起床,一辆大巴准时把这些大院孩子送到学校,家里准备的盒饭在中午按时加热,生活运转得如同一套机械系统。学校里有游泳池,甚至有机场,看夜航是最过瘾的,每到重要节日还有礼物……在全国人民还凭着粮票过日子的时候,李东学就已经偷偷喝过老爸的香槟了。可能这样的童年,更难生产循规蹈矩的人生。

  高中毕业,父亲让他考军校,他不从,考了当时最热门的计算机系。毕业时,恰逢第一轮互联网泡沫破灭,中关村挤满了找工作的计算机系毕业生。无路可投的他一边在新东方学英语,一边偷偷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这事儿,他一直瞒着爸妈。

  那时的他20多岁,没什么方向感,只是觉得当演员是件挺有意思的事,还有那么点虚荣心。显然,那时的他还不知道什么是伟大的表演。在电影学院的那些日子,他慢慢懂得:“演员是非常难做的职业,弄不好就是人生的终点。怎么办?只能拼傻力气了!”为了形象,他从170斤减到146斤;别人放寒暑假,他猫在宿舍里疯狂看片儿;学校里安排的周六日选修课他也一节不落。“用傻力气当然很傻,但它让我明白,这就是意志。”

  上电影学院的第二年,李东学就不再问家人要钱了。他拍了很多广告,收入体面,然后拍了自己的第一部戏,并时不时给父母一些钱贴补家用。其实家里也不缺什么,他就是觉得,爷们儿嘛,就得为家里干点什么,那才能体现一个男人真正的质感。

  在演完《甄嬛传》里多情的“果郡王”之后,李东学拒绝了很多奶油小生的角色。他演过将军、锦衣卫、律师、公务员,甚至有偶像剧里的反派人渣。对于演戏,他有股晚成的自信,“无论是生旦净末丑,工农商学兵,我都能驾驭。如果还不能达到生命的厚度,那我就有意识地拉开宽度”。

  接下来,是电影《钢刀》。李东学饰演弟弟,留着一头板寸,穿着十几斤的大棉军服,枪上顶着刺刀和“哥哥”(何润东饰演)拼命。“拍这个戏,我们经常连轴转24小时,都跟打了鸡血似的。这些年拍戏,还没有哪个剧组让我经历过这个。以前觉得自己是个街头卖艺的,弹个琴卖个曲儿啥的。拍完这个,觉得整个人都不一样了。《钢刀》的寓意,是比钢还强,比刃还利,取人头颅,出生入死。”

  直到今天,成为明星的李东学依然不认为自己是“娱乐圈儿里的人”。他在有意和这个圈子里的某些东西保持距离。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李东学相信老辈人说的这句话。“虚荣心和欲望都没有错,但你的初心很重要。作为小演员,尽量拍些有养分的东西。如果能量再大点,就得做对整个社会有用的事。”

  这就是李东学,骨子里带着桀骜不驯的冲劲儿,又有着社会公德心的好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