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脑王”陈智强:玩出生命新极限

作者:章文立 来源:《意林12+》

  苦固然能促进一个人的成长,但很多时候,做自己喜欢的事,一样能创造人间奇迹。通往“天才”的道路中,苦与乐总是如影随形。刻苦时多想一分开心事儿,多思一点儿未来甜,相信能更好地勇往直前。(小王子)

  放学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中学高一男生陈智强,穿着校服背着书包,慢吞吞地走在学生中。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看上去不能再普通的学生,却创造了令人震惊的奇迹。

  2016年4月1日,在《最强大脑》决赛中,陈智强压轴出场。现场展示了88幅世界著名建筑的沙画,嘉宾任选3幅,并随机在3幅沙画中截取了5×5厘米、4×4厘米、3×3厘米的局部。陈智强需在90分钟内记忆全部沙画,然后说出局部所对应的那一副。陈智强一开始就选择了难度最大的3×3厘米局部,并在1分11秒内给出了答案。在所有人觉得他的回答太过草率时,答案揭晓,竟然完全正确!接着,陈智强主动加大难度,挑战1×1厘米的极限。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然而,陈智强再次创造神奇,不仅说出了对应沙画的名字,还指出了1×1厘米局部在建筑上的大概位置。最终,他捧得“全球脑王”奖杯,台下掌声雷动。

  《最强大脑》片头有一串激情洋溢的假设,“如果世上没有天才,苹果会落在谁的头上;如果天才没有梦想,看不到星空的梵高还是否会梦到燃烧的向日葵……”现实当中,人们是如此需要天才、英雄和传奇故事,以便从中获得力量。可陈智强的妈妈却告诉大家,儿子并非传说中的“神童”。砸中“天才”的苹果大概到儿子14岁时才出现。在那之前,她完全没有发现儿子有记忆方面的特长。2014年7月,初二升初三的暑假,陈智强看到了“第二届极忆杯全国记忆力挑战赛”的宣传,便报了名。结果,他拿了第一名。这让同学们有点儿惊讶——以前没发现他记忆力有多惊人啊,甚至他还有点儿呆头呆脑。

  2008年获得“世界记忆大师”称号的袁文魁是陈智强记忆培训班的老师,他们相识于2014年的那场“记忆力挑战赛”。因为接触得晚,陈智强只参加了几天的集训,学了一些训练方法。他觉得“特别好玩儿”,从此一发而不可收。“玩儿”是陈智强最常用的词。初三课业繁重,四处参赛,他却不觉得有压力。“学习是正事,比赛就是休息,因为能到处玩儿。”

  因“脑王”一夜成名后,陈智强的妈妈回忆起陈智强小时候的点滴,才觉得他的天赋可能早有先兆:小时候,陈智强玩过三阶魔方的单面复原,六年级时有人给他展示了六面复原,他来了兴趣,回家就开始倒腾。第一天晚上折腾了半小时,没成功,睡觉时间却到了。他哭闹着,非弄好不可。最后实在拗不过妈妈,才泪眼朦胧地睡去。第二天晚上他又折腾了半小时,终于成功了!他激动得拿着魔方满屋子欢呼。

  诗人席慕蓉写过:上一百堂美学课,不如让孩子自己在大自然里行走一天;教一百个钟点建筑设计,不如让学生去触摸几座古老的城市;讲一百次文学写作技巧,不如让他在市场里头弄脏自己的裤脚。玩儿可能是人类最重要的成长手段之一,而我们却常忘记这一点。

  陈智强的妈妈并不想把儿子当作天才来培养。“记忆训练对他来说是兴趣爱好,我和他爸爸都觉得挺好,他开心就行。”兴致来了,陈智强想表演一下现场记忆扑克牌。看了两遍,50几秒,全对。妈妈插话,“这还是旁边有人,一般就三四十秒……”“哎呀,说这个干吗?”陈智强飞快打断,“语重心长”地开腔:“不是要开心教育嘛。”陈智强的妈妈笑说:“好好好,开心教育。”

  陈智强三岁时很喜欢看星星,他的妈妈在网上看到可以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认购星星的命名权,就花费十几美元命名了一颗,取名“智强星”。星星闪亮,不似太阳般刺眼,却可温暖人心。

  (六哥整理自澎湃新闻网)

上一篇:姚晨:我在危难之地     下一篇: 不安小姐徐佳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