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第一女儿”带你了解“间隔年”

作者:佚名 来源:《意林12+》

  不是每个孩子都有条件享受“间隔年”。其实,了解世界、丰富阅历并非只有一种方式。重要的是你有改变自我、完善自我的心。由此,即便身在斗室,也不妨我们成为更出色、更卓越的社会存在。

  2016年7月就年满18岁的玛丽亚·奥巴马是美国精英高中的毕业班学生,作为美国“第一女儿”,她堪称全球最受关注的“高考生”。不过,白宫新闻官宣布她6月高中毕业后会度过一年的“间隔年”,于2017年秋季到哈佛大学报到。玛丽亚的选择将人们的视线吸引到了“间隔年”上。

  说到“间隔年”,哈佛大学鼓励新生在入学之前或者学习过程中申请“间隔年”,以便学生能在校园之外获得工作经验。《大西洋月刊》称,“间隔年”在欧洲已经不是新鲜事,而在美国流行起来却是近些年的事。美国“间隔年”协会称,2015年,选择“间隔年”的学生人数同比增长了22%。而“间隔年”的内容和效果因人而异,有些学生借机旅行,认识世界,也有人在这一年中系统地向个人目标靠拢,或从事一些公益项目。但根据美联社统计,只有不到1%的大学新生会推迟入学时间,而做出这样选择的通常是高收入家庭的子女。

  美国“间隔年”协会的调查也发现,学生“间隔”的时间与父母的收入呈正相关,因为“间隔年”的收入几乎全部来自父母的资助。18%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会选择“间隔年”,如果他们父母的年收入在2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30万元)以上。

  美国专栏作家安德莉亚在《纽约邮报》撰文称,并不是所有人都有玛丽亚·奥巴马的福气,手握哈佛的入场券,还能自由选择“间隔年”。在美国普通家庭子女眼中,这样奢侈的选择无异于炫耀“我比你们富有”。

  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和北卡罗来纳大学都有政策和专门的项目,为想要选择“间隔年”的低收入家庭学生提供资助。安德莉亚却表示,如果普通家庭的孩子想要在进入大学之前跑到非洲研究濒临灭绝的树蛙,当然可以申请到各种各样的援助,但“间隔年”的平均支出高达4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6万元),社会援助只是杯水车薪。

  曼哈顿私立学校咨询公司的首席执行官阿曼达透露,多数情况下,“间隔年”相当于一份礼物,它的“售价”可以和一辆玛莎拉蒂相媲美。她表示,在她的客户中,四成选择了“间隔年”的孩子放弃了大学入学资格。

  “他们的家长气疯了,但这些孩子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并且对自己选择的道路充满热情,比如帮助盲童或者与儿童共同抗击癌症,这些都是伟大的事业。”阿曼达说。

  不过,阿曼达表示,选择这些公益事业度过“间隔年”的孩子并不多。有的家长安排子女用这一年去密克罗尼西亚采贝壳,“那简直就是胡扯!那就是给富人孩子的带薪假期”。

  在阿曼达看来,穷人家的孩子基本不会考虑“间隔年”,因为大学的学费正在逐年攀升,他们无法承担晚一年入学的经济代价。

  哈佛大学招生官认为,过大、过早的学术压力可能给年轻人带来危害,出去看一看世界很可能是治愈这种情绪的良药。阿曼达对此并不同意,她认为这样的压力并不是今天才出现的,进入精英大学的优秀学生已在各种压力中拼搏了“几百年”,多数人没有“间隔年”的“疗伤”也成了社会栋梁。这些所谓的大学压力成为富裕学生逃离的借口,而没有经济实力的学生只能继续与自己的软弱斗争。

  (一地摘自《人生十六七》)

上一篇:让种子飞一会儿     下一篇: 在美国当老师风险好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