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哈佛卖“包子”

作者:楠迪 来源:《意林12+》

  美味没有国界,唯一的奥秘是将真心注入,只要你做到了,连世界名校也会为包子“买单”!

  2016年7月12日,美国波士顿剑桥镇,世界著名学府哈佛大学的大门口——哈佛广场,一家名叫Tom´’sBaoBao的店前排起了长队。看着外面的长队,店里的一个戴着眼镜的斯文华人露出了欣喜的笑容,他就是这家店的主人童启华(英文名Tom),一个与包子结下不解情缘的浙江男人。

  2004年年底,从上海同济大学机械化管理专业毕业的童启华去杭州出差。熙熙攘攘的大街上,一家排着长龙的包子铺引起了他的注意。这种从小就给童启华带来幸福感的食物,吸引他走进了店里。包子的味道不错,但环境实在不敢恭维,因为包子而萌发的幸福感一下子荡然无存。

  从杭州回到上海后,童启华胸口堵得难受。在他看来,包子是唯一识别无误差的中国传统美食,算得上是早餐界的草根贵族了,它们不应该只出现在脏乱的小餐馆,它们应该也要像KFC或者汉堡包一样被精致地打包,端上餐桌。那么,这份使命可不可以由我来完成呢?这种思考,让童启华有按捺不住的兴奋。

  经过半年的观望,童启华终于下定了决心:重新唤起因为包子而带来的幸福感。

  2009年7月,童启华的第一家包子铺开在了杭州文一路,起名为:甘其食。这个名字源自《道德经》中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童启华的理想就是做一款让所有人尊重并喜爱的包子。

  包子是有生命的,而它们的生命必须要用标准化才能灵动起来。这是工科男童启华的包子理念,为了达到这个标准,他干脆把家里的储藏室整理出来,买来2000斤面粉,然后一头扎进了跟面粉战斗的世界。从面团的柔韧度到面粉发酵的最佳时间,他反复做着比较。

  精细的制作,独特的口感,大小几乎无误差,慢慢有顾客注意到了“甘其食包子”的与众不同。原本小众的包子,像贵族一样进入了大众的餐桌之后,童启华也开始了“包子包围城市”的扩展策略,到2014年, “甘其食”风刮遍了杭州的大街小巷,几乎成了杭州每户人家的桌上美食。

  从2016年2月到6月,童启华是在波士顿度过的,他发现中国菜虽然备受追捧,却唯独没有一家卖包子的餐馆。特别是在世界著名的學府哈佛大学广场,竟然找不到关于中国的味道。他要把在海外的第一家分店开在哈佛广场。经过半年的筹备,甘其食哈佛广场店Tom´’sBaoBao开业了。

  试营业期间,童启华约了许多留学生和教授免费试吃。因为包子纯正的中国血统,很多人不但成了Tom´’sBaoBao的常客,还带来了更多侨胞。或许,对中国人来说,不管在哪里,包子都是中国人的集体乡愁。

  为了让美国本土居民从因为好奇而购买,变成因为爱吃才买单,童启华特意把厨房设置成玻璃橱窗,让好奇的美国人近距离观看一只包子从制作到诞生的十几道工序,在收获一片赞叹声中,Tom´’sBaoBao很快虏获了他们的胃。

  Tom´’sBaoBao在开业两个月后,就创下了历史新高,月营业额达到二十万美元。

  美味没有国界,唯一的奥秘是将真心注入。从2005年到2016年,童启华花了11年的时间,将传统手工作坊式的包子铺发展成标准化全供应链的连锁餐饮,书写了一段“包子传奇”,并第一次将传统的中国包子卖出了国门,童启华期待在世界的更多城市转角就能遇见他的“包子”。

  (卧龙摘自《知音·海外版》)

上一篇:“窃听”博物馆     下一篇: 神奇动物去了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