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59分教会我的事

作者:倪一宁 来源:《意林12+》

  考试成绩固然重要,但是它不能决定我们的人生。等你离开考场,远离校园,你会发现曾经的那些“不及格”可能从某些角度使你无限受益。

  多年后回想起来,我不得不承认,数学差这件事情,影响了我……至少二十年的人生。

  数学差成什么样呢?我給大家生动地举个例子。

  我高中是念文科的,但班主任是个数学老师,他最大的乐趣就是把理科班卷子甩给我们做,然后欣赏全班哀号的样子。有次他在课上讲题目,抽中了我回答,我站起来,胡说八道了一会儿,终于颓然承认不知道。他矜持地点点头,示意我坐下。

  然后他喊起了坐在我后排的,我们那一届的省文科状元,姜动。他说姜动你来讲这道题。

  我坐在位子上,看他们俩顺顺利利地一问一答,偷偷松了口气,觉得好歹没我啥事了。

  万万没想到,几分钟后,班主任又把我叫起来,问了一个简直石破天惊的问题——“来,你说说,你跟姜动的差距在哪里?”

  牛角尖的聪明人,才发现接受失败其实是很难的一课。越是成长经历顺风顺水的人,越难去接受一个事实——就算你一直被主角光环加持,也会有一个关卡,你,闯不过去。

  数学不好让我很早就意识到自己天分有限。尤其是初中上奥赛班的时候,上课听天书,看什么题目都是黑人问号脸,跟老师委婉提出过想退出,老师却鼓励我迎难而上……在那样险恶的环境下,交几个聪明且靠谱的朋友就显得尤为重要。

  现在想来非常感激那一段暗黑的奥数生涯。我被迫学着,怎么跟比我聪明比我勤奋还比我有才华的人相处,学着不去嫉妒别人怎么就轻轻松松转着笔解出了题;相反地,我还要跨过自尊心的坎,学着怎么用让对方舒服,自己也不尴尬的语气去求教。

  数学考试让我特别认命。我为数不多排名靠前的时候,都是因为数学卷子太难或者太简单,没有区分度,所以混淆了我跟成绩好的同学的差别。那时候我就想,个人奋斗虽然重要,但时代趋势才是决定性因素啊。同时我也开始迷信天赋,觉得很多事情,行就是行,不行就是死活都不行,再勉强也没有意思。

  多少次我困在奥赛班里,对着试卷一筹莫展,绝望地看天色暗下来,祈祷时间快点过去。我知道我什么都做不了,知道自己就是在浪费时间,却没有胆量拍拍屁股走人。

  也因为数学差嘛,所以选择题最后一道基本靠扔橡皮,填空题最后一题就是蒙1跟0两个数字。所以所有我解不出来的题目,我都会安一个我能想象的最简单的答案上去。

  这种嗅觉后来帮到了我很多,每次走到一个进退维谷的地步,我都会停下来反思,是不是哪个环节已经错了。谈恋爱也一样,我越来越相信,所谓对的人,就是去见他的路上都是绿灯。

  很多人会反问我说,说得那么悲观,那天赋有限的人就不用努力了吗?当然不是,每个人都有天花板,但光靠坐着一定是够不到的,哪怕清楚看到了自己的极限,起身够一够的过程,也充满意义。只是考试跟读书是两回事,就像努力跟好结局是两回事,两者本质是弱相关的。

  莫文蔚唱过“努力爱一个人,和幸福并无关联”,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去无望地爱人,人类最动人的时刻,不就是明明知道生死离别都不由自主,却铆着一股劲,非要许下跟一个人的永远吗?

  (浪淘沙摘自作者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