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夫楼”中细读智慧与慈悲

作者:屈旌 来源:《意林·作文素材》

  【热点话题】德行 财富与名誉 分享 胸怀

  许多80后生人,如我一般,在知道邵逸夫其人之前,先知道了“逸夫楼”。彼时故乡小城的中学里,就有那么一栋漂亮的教学楼。后来才知道,全国好多地方的高校和中学里,都有“逸夫楼”。

  还有更多人,在知道邵逸夫其人之前,先知道了TVB。警匪斗智,豪门争产,家长里短,英雄侠义,一幕幕戏如人生,书写一代人的青春记忆。

  后来,当我们终于知道邵逸夫时,他已写就其传奇人生的大半篇章:邵氏影业的辉煌身影,随着港片的繁华落尽,渐失于岁月流金;TVB创造收视奇迹,锻造出黄金招牌,红遍华人圈;无线艺员训练班星光熠熠,天王辈出。

  然而,记忆的片段碰撞连接,在香港娱乐界叱咤风云的大佬“六叔”,与在家乡捐起崭新教学楼的邵逸夫先生,在人生知悉之间,身影穿插重合,回溯起来,才知是应了那句老话:“人过留名,雁过留声。”

  上个世纪的波起浪涌之中,成就了不少大人物。然而,却并非每个人都能如邵逸夫这般,在显赫生平尚未为人所知时,先以兼济天下的善行闻名于世。颇具人文情怀的他,巨额捐资于教育、文化、医疗等领域,受益的是平凡人群,延绵的是百年情怀。许多并不了解他的内地网友,在得知他逝世的消息后,也因在其捐资的楼宇中读过书,考过试,致以哀思缅怀。可见人间虽有万水千山,但念念不忘,则必有回响。

  财富与名誉,从来并不相等。人们怀念邵逸夫,因其成就,更因其德行。坐在金山上的人,最怕狂妄恣肆,刻薄寡恩,如此纵有富贵,也无尊荣。为富不仁者,之所以如此面目可憎,皆因内心空荡,为金钱所迷失,丧失了名誉感和是非观。

  TVB有一台词金句流传甚广:做人呢,最重要的就是要开心!这句朴素的大白话,其实与邵逸夫的处世哲学颇为契合,“逸夫”二字,唯求无所挂碍,安逸度过一生。识得从容是种智慧,乐于分享是种慈悲。原来,邵逸夫百岁的传奇人生,无非在讲述一个求得“开心”的故事。唯有细读深省,才知其中真味。

  (摘自《楚天都市报》

  2014年1月8日)

  【素材分析】有句话说得对,人们缅怀邵逸夫,不仅是因为他在影视圈的成就,更是因为他“兼济天下”的胸怀和德行。他用自己一生的慈善之路,告诉世人应该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财富。内心安逸,乐于分享,这或许也是邵逸夫能够长寿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