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货的福音:《舌尖上的中国Ⅱ》人文来袭

作者:未知 来源:《意林·作文素材》

  2014年4月18日,吃货们期待已久的《舌尖上的中国Ⅱ》终于再一次闪亮登场了。2013年年初,这部关于中华美食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红遍大江南北。《舌尖上的中国Ⅱ》延续了第一部的拍摄模式,是一部探讨中国人与美食关系的食物纪录片。纪录片共8集,分别为《脚步》《心传》《时节》《家常》《相逢》《秘境》《三餐》《花絮》。一张张餐桌见证生命的诞生、成长、相聚、别离,通过美食,让我们不仅观赏到了全国各地美食,还让我们透过美食体味到了中国人的人生百态,充满人文关爱。观众们热情追捧,同时也产生了诸如造假、抄袭等的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舌尖上的中国》开创了美食纪录片的新模式,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舌尖上的中国Ⅱ》·脚步

  导演:李勇

  代表美食:野蜂蜜、麻辣香肠、乐山嫩豆花、油泼辣子、香菇酿、望潮菌菇煲、清炖跳跳鱼、山东煎饼卷大葱、蒙山羊肉汤、烤鸭卷饼、牛冻春、雷山鱼酱等

  经典旁白:一勺鱼酱,足以让最平常的食材陡然变得酸楚动人,这是一年中最美味的团聚,也注定是一顿百感交集的晚餐。在中国农村,6100万孩子的成长,没有父母陪伴,这个数字相当于英国人口的总和,他们被称为留守儿童。李建英和哥哥为父母准备了一小坛鱼酱,清晨五点,分别的时刻到了,一坛家乡味,被带往1000公里外的异乡,也许有一天,它会以新的形式在他乡重现。千百年来,食物就这样随着人们的脚步,不停迁徙,不断流变,无论脚步走多远,在人的脑海中,只有故乡的味道熟悉而顽固,它就像一个味觉定位系统,一头锁定了千里之外的异地,一头则永远牵绊着记忆深处的故乡。

  《舌尖上的中国Ⅱ》·心传

  导演:陈磊

  代表美食:牛肉锅贴、回锅肉、徽州臭豆腐、汉中面皮、宁夏手擀面、苏式小方糕、枣泥拉糕、湖北糍粑、船点、汕头蚝烙、扬州烫干丝、脱骨鱼、扣三丝、油爆河虾等

  经典旁白:徽州臭豆腐,用菜籽油煎,才能产生闻有微臭,入口异香的奇特效果。制坯暗藏玄机,磨碎的菜籽,蒸汽熏蒸,水分和温度的控制全凭经验。坯饼压得是否厚薄均匀,直接影响出油率。菜籽油富含单不饱和脂肪,有利健康,媲美昂贵的橄榄油。不过,菜籽油也有先天不足,烹饪过程中油烟大是其中之一。今天,通过科学的精炼手段,油的烟点大大提高,加上品种改良,可以进一步降低非健康物质的含量。对于靠菜籽油生活的徽州人来说,一切都是从榨取第一滴油开始的。木榨榨油,传承一千多年的古老工艺。电力机械时代,血肉和草木之间的对决,依然焕发着原始的生命力。重达100公斤的撞锤,敲打木楔子,对榨膛中的坯饼施加巨大的压力。依靠这种物理压力,迫使油脂渗出,反复榨打,持续三个小时,在追求利益和效率的今天,这,也许是对祖先智慧最好的继承。

  《舌尖上的中国Ⅱ》·时节

  导演:胡博

  代表美食:玛仁糖、紫苏炒青蛳、老鸭雁来蕈、桂花糯米藕、虾子小刀面、手抓饭、香椿拌豆腐、油焖春笋、铁锅炖鱼贴饼子、咸肉蒸黄泥拱、藜蒿炒腊肉、清蒸飞鱼干、虾子小刀面等

  经典旁白:对于时间,中国人有着独特的感悟,破茧成蝶,花开花谢,草木枯荣,都是时间的脚步。而在四季变换中,中国人不懈地寻找美食的秘密。春江水暖,刀鱼最鲜,夏天滋补,笋干炖鸡,秋季肥美,鱼头不容错过,冬日最爱,必是那热腾腾的火锅。尽管生活越来越远离自然,但人们在餐桌的方寸之间,也能通过食物的变化,体察时间流逝,四季轮转。

  《舌尖上的中国Ⅱ》·家常

  导演:邓洁

  代表美食:小凹馍、饸饹、茴香烧饼、枣花馍、天门蒸菜、红烧肉、泡菜鱼、泡椒凤爪、燃面、西瓜酱、虾子焖茭白、蒲笋烧肉、蒲菜涨蛋、姜撞奶、莲子龟苓膏、黑芝麻糊等

  经典旁白:桌椅出现之前,中国人吃饭是分食制。经过了1400多年,才开始围桌合餐。四代同堂为丰收团聚起来,尽管是最普通的家常饭菜,也要讲究落座的顺序和朝向。祖爷爷 90 岁,一辈子做农事,正对院门的座位要留给他,这是传统中国长幼尊卑的秩序。吃着自己种的粮食,一家人因为勤劳而感到踏实。无论天南海北,只要属于家庭的重要时刻,中国人都会团聚在餐桌周围,感受着血缘亲情的凝聚和抱团生存的力量。这,也是一个家族在严酷环境下生生不息的奥秘。

  《舌尖上的中国Ⅱ》·相逢

  导演:陈硕

  代表美食:小鸡炖蘑菇、重庆火锅、北京涮肉火锅、云南菌子火锅、潮汕牛肉火锅、涮黄喉、鸭肠、午餐肉、西湖醋鱼、灌汤包、片儿川、上海西餐、大盘鸡等

  经典旁白:这家面馆至今只有7张桌子,每日仅营业半天,一年固定放两个月暑假,这仍然没有抵消杭州人对这碗片儿川的热情。每天面馆营业结束,都要里里外外擦拭一遍。这种坚持,也体现老颜对食材的选择上。每天5点,面馆开始忙碌,猪膘肉熬猪油,煮面保持浓香。一年四季,笋的出产总有青黄不接的时候,但为了笋与人的持续相逢,老颜会跑遍杭州周边,尽可能把最合时宜的竹笋请到热气腾腾的碗里。雪菜要用头茬菜。叶子和菜梗的比例也要老颜亲自把关。笋片与雪菜都是江南味道,一白一青,一鲜一酸,紧跟时令。在汤头中短暂汆熟的面条显然是北派面习惯的延续。无论多么惊心动魄的历史进程,落在食物上都是不露声色的简单。

  《舌尖上的中国Ⅱ》·秘境

  导演:刘硕 费佑明

  代表美食:华子鱼、沙蟹汁、野韭花酱、手抓羊肉、洋芋擦擦、清蒸石斑鱼、鸡枞菌、排档云吞面、手把羊肉、烤馕等

  经典旁白:如果没有韭花酱,再鲜香的手把肉也会失色。韭花酱中的钠离子能激活不含盐分的羊肉。含硫化合物在口腔里形成神经系轻微烧灼,进一步提升肉香。同时,韭花酱也提供了帮助消化肉食的天然维生素。羊肉加韭花酱这种古老的草原食风即便到了北京城里的涮肉桌上也不变其宗。虽然调料有十几种,但是韭菜花的地位始终难以撼动。

  《舌尖上的中国Ⅱ》争议不断

  争议1:要食物还是要故事

  相比《舌尖1》,《舌尖2》融入了更多的人文关怀。而首集播出后,观众对此的反映却是褒贬不一,而这一点也是争论最大的话题。有观众认为,喜欢《舌尖1》就是因为其中不仅仅拍摄了美食,更讲述了做美食的人和人的故事,其中浓浓的乡情更是让不少背井离乡打拼的人们流下了眼泪。《舌尖2》增加了这一方面,让人更觉感动。但是对美食更加感兴趣的观众态度就完全不同了,认为相对于第一部,第二部虽注重人情味,但忽视了“舌尖”二字,让人大失所望。

  争议2:抄袭

  《舌尖2》第一集播出后,有网友反映白马爬树为弟弟采蜜的那一段抄袭了BBC纪录片《人类星球》的情节,对此导演陈晓卿并没有否认,但他不认为这是抄袭,“我不太同意‘抄袭’说法,艺术都是相通的,我们有致敬的成分在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