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豫”原是两动物

作者:刘绍义 来源:《意林少年版》

  “犹”有相似、尚且、仍然等意,“豫”是欢喜、安闲、舒适的意思,它们与“犹豫”的迟疑、不果断等意,完全不同,那“犹豫”之词是怎么来的呢?

  这还要从“犹”“豫”二字的本义说起。原来“犹”“豫”在古代是两种动物。

  “犹”是一种生性多疑的猴科兽类。它一旦发现“敌情”,便迅速爬到树上,躲在树叶之后偷偷查看,等平安无事了,才跳下树来,下来后还会东张西望一番再生怀疑,又爬到树上。如此反复。

  “犹,愑属”,这就是《说文解字》对“犹”的解释。《水经注》:“山多犹猢,似猴而短足好游崖树,一腾百步,或三百丈,顺往倒返,乘空若飞。”从这些古代经典中我们已经完全看出“犹”的古义了。

  《说文解字》曰:“豫,象之大者也。”“豫”是从前中原一带的大象,“豫”虽身大力不亏,但它伸长鼻子尝试取物时,总是摇摇晃晃难以确定。所以古人就把这两种疑心大、不果断的动物连在一起,比喻那些优柔寡断,没有主心骨的人。

  早在《楚辞·离骚》就有“欲从灵氛之吉占兮,心犹豫而狐疑”。《汉书·高后纪》:“计犹豫,未有所决。”还有曹植《洛神赋》“感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等,都已是“拿不定主意”之意,与它们的动物本义,一点也沾不上边了。

  若子摘自《北京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