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争议:古诗退出上海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

作者:未知 来源:《意林·作文素材》

  【适用话题】减负 感受诗歌 冷静看待新闻

  时事引读>>

  2014年9月新学期,上海小学生使用的一年级语文课本将“瘦身”:删除了原教材中最长的5篇课文,《画》《草》《登鹳雀楼》等8首古诗也不再以书面形式出现。上海市教委回应,这样做的目的是为小学生减轻识字和背诵的压力,但在小学一年级的听力磁带中仍保留了这8篇古诗,老师会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体验古诗的音韵美。

  素材观点1·质疑:教材改革删光古诗文是走极端

  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经过千年的岁月淘洗和代际传承,成为民族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瑰宝。而新教材对古诗的一律删除,是对传统文化的粗暴割裂,也是一种教育改革的矫枉过正。既然有专家认为,“现行小学语文课本中还是有不少无趣的内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最需要阅读的动物题材小说却一篇都没有”,却为何看不见“鹅鹅鹅,曲项向天歌”?况且,此次被删除的8篇古诗并不难,读来朗朗上口很受学生欢迎,也会不占用太多课时,一下子全部删除,既是脱离基础教学的实际经验,又是闭门造车的教育懒政。

  素材观点2·支持:古诗退出课本但没退出课堂

  据上海市教委教研室语文教研员介绍,《小学语文古诗诵读》音像资料已配套出版,并列入“2014年秋季上海市小学教学用书目录”。学校可以利用课前2分钟、语文拓展课和学科活动等时间,学生可以听录音磁带跟读。对小学新生学习古诗没有抄写和默写的要求,重在引导学生初步感受中国诗歌的情感美和音韵美。这种体验式教学方式比课堂讲解、背诵等知识学习方式更适合低龄学童,又可以避免以往古诗教学中存在的“超标”现象。

  素材观点3·网言网语:

  @阿丽叫我雯雯:为啥英语从幼儿园就开始学,古文就得推迟学?

  @咸菜大包纸:小时候记忆力好的时候多背点啊……越大越记不住啊!

  @小宝_simida:不会是加在了补课教材里吧。

  @夕颜昔语:把《弟子规》《千字文》这些弄上去吧,这些是启蒙的。

  @阿童竹:减负是必需的,古诗词可作为欣赏类文章阅读,既可提高学生文化情操,又可传承传统文化,大可不必删去,不纳入考试范围即可。毕竟还是有许多爱好文学的学生喜欢阅读古诗词的。

  素材延伸:那些年的教材改革

  新中国成立初期,鲜明的政治色彩和苏氏风格成为当时教材的两大特色。1978年,教材进行了大改革,选用了与科技、自然、社会相关的内容。80年代后期,引入大量外国作品。新世纪后,选材更为人性化、国际化,从人教版的“一统天下”发展为各版本的“群雄割据”,内容上增加了一些反映地方特色的篇目,如奥运冠军刘翔就被写入了上海市小学语文教材。2013年,人教版七年级教材大幅删减鲁迅的文章。

  【考场仿真试题】“古诗退出课本”真的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吗?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范文实例】如果不被“标题党”绑架,找找“正解”,我们就会知道,这几首古诗只是退出小学一年级课本,而没有退出学校教学。小朋友还是要跟着老师和录音带一起听诵这8首经典古诗的,不印在课本上,是为了避免学校或老师为小学新生添加抄写、默写、解释古文字词、背诵文章之类的额外要求。把童年还给孩子,管住课本,正是个良好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