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英雄”诈骗,谁在精神失望

作者:文峰 来源:《意林·作文素材》

  【适用话题】社会榜样 反思 荣誉与特权 精神寄托

  早在六年前,就有不少理性的人为“小英雄”们担忧。但由于当时掌声过于热烈,褒扬的分贝远远大于提醒的分贝,所以人们并未在意。直到今天,“诈骗犯雷楚年”成为热词,才知道整个过程可谓一语成谶。对此,很多人在精神上有些失望。

  就事论事地说,雷楚年并不是仲永,所以我们不必伤仲永。如果把这当成一个家庭教育失败的案例,其实并没多少解剖价值,相比终将入狱的主人公,塑造者和围观者可能更具解剖价值。

  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在塑造一个个光环笼罩的榜样,可他们一有瑕疵,很多人又会条件反射式地失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社会当然需要榜样,但榜样不该是一个高大全的人,而该是一种具体的行为。

  当然,社会也不该排斥童星,但孩子显然不是一个高大全式的人物,他们还难以应对“英雄”这个殊荣,这是一个必须正视的事实。而今,有人说是社会毁了“小英雄”,有人说是几个家长毁了几个孩子,倒不如说,一开始我们的认知判断就有些错位。

  如果反思六年前的我们,即可知,被一种行为感动,应该给予掌声,但如果掌声太过热烈,反而不妥。鼓掌是因为认同,是因为发现彼此差距,但它只是一个仪式,最重要的是要自发学习和行动,感动不如行动。如果我们只是一直渴望英雄出现,那么最后的结果可能就会如荒诞派戏剧《等待戈多》。

  雷楚年本该只是一个人名,而不该成为什么名人,可地震之后,他成了“小英雄”,成了名人中的名人。但是,一个误入歧途的孩子,终究只是孩子。他背后可能有几个追逐利益的人,也可能有一群鼓掌过于热烈的人,他们渴望找到精神寄托,但有寄托之后又无法超脱。揆诸现实,很多人被名利驾驭,又有多少人在驾驭名利?从这个角度看,谁又能站在失色的“小英雄”面前做起道德圣徒?

  我想起伽利略说过的一句话:需要英雄的国家才不幸。从十几年前号召“向小英雄赖宁学习”到如今的禁止组织学生参加抢险,这一变化反映了我国对待“少年英雄”的观念在进步。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少年“英雄”的荣誉与树立榜样并不冲突。

  【素材分析】人生的梯子需要一个阶梯接着一个阶梯爬,任何逾越年龄的毁誉都可能改变其一生。给“雷楚年”们一个恰如其分的表扬,增加一点正能量,而不是过分地消耗“英雄”的荣誉,这恐怕是我们现在要思考的。

  跟帖

  @薛大人2012:无论媒体还是大众,都不能因为一次感人事迹就为其贴上“英雄”的标签,英雄不是一天练成的,更不是一次行动造就的。它需要更多的观察与考评,否则还会出现打自己脸的事件!

  @嘻嘻果果:当年他没大家说的那么好,现在他也没那么坏,当一个普通人骤然被给予了超越他承受力的名誉和地位,这样的反应也是必然的结果之一,只能说他和他的家人都还很不成熟。

  @忘不了718:雷楚年年纪轻轻就能在大灾大难面前勇于救人,可见其本质不坏,之所以走上诈骗这条路,除了给予他太多的光环让他迷失自我外,家庭、社会、学校都有责任,这个社会太混杂,由好变坏不是一会儿的事。在其成长的道路上,在光亮的外表下,如果有人能及时洞察他的思想动态,或许不会出现这样的结局。

  @知风:如果英雄不是“物以稀为贵”,不因集千宠于一身而“虚不受补”;如果外部环境能给他正面的影响,让他把握住成长的方向,那么,即使雷楚年由英雄变为“狗熊”,也不至于沦为罪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