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里的春节

作者:毕飞宇 来源:《意林·作文素材》

  我当然是厨房革命的拥护者,看着今天的厨房,想想十年二十年前,你一下子就明白生活里发生什么了。今天的厨房明亮、整齐、清洁、芬芳,无论是厨具、炊具、餐具、燃具、洁具,对了,还有燃料,都给人以现代和科学的印象,又美观又方便。

  可是,一到过年,我就看出现代厨房的短处来了。它太理性,它的线条和色彩都太上规矩,太工业,太工艺,不“闹”,它不适合春节,那种轰轰烈烈,那种热气腾腾,那种水雾弥漫。这么一说我就回忆起“老土”的厨房来了,我要说,“老土”的厨房里,才有“过年”的真景象。

  其实呢,过年本身就是一件很“乡下”的事。既然“春节”是农业文明的产物,“乡下人”当然就格外地顶真。过去的乡下人用的是灶,烧的是草,他们的厨房就不可能小。再穷、再酸的人家也要有一间阔气的、铺张的大厨房。到了大年三十,每家的烟囱都昂扬着,炊烟款款地冒出来,有了庄重的派头、喜庆的派头,同时也是热火朝天的派头。其实,这只是一个表象。你到厨房里看看吧,灶膛里的火是蓬勃的,那是稻草的火,又大又亮,它随着风箱的“拉风”,有节奏地映红了厨房。锅里头呢?有油,那可是“春雨贵如油”的油,是地道的菜油或者猪油。它们在翻卷,腾起浓烈的烟,呛人的香,还有骄傲的吟唱。这只是“热锅”,却已欢天喜地了。等菜下了锅,香味就变得和屋子一样大了,还缭绕不散呢。孩子们就馋了,急了,有了不可告人的盼头,很慌地偷嘴,直觉得过年好,都盼了364天了。大人们觉得孩子们碍脚,孩子们也觉得大人们碍脚,就在这样的忙乱中,厨房里挤成了一团。厨房里其实是脏的,无序的,不能不说的是,还是匮乏的。可是,在火光、气味、烟雾的包围中,大人和孩子都忙碌着,心甘情愿地做了一回热锅上的蚂蚁。他们进进出出,因为过年,稳当的乡下人失去了稳当,可不是吗!“年”在哪里?在厨房!就在厨房里的脏、乱、香、亮。

  再看看现在的厨房,显然,它不是为“过年”预备的,它整洁,卫生,却永远失去了召唤力,失去了蛊惑人心的力量。想想吧,大年三十,回到家,拉开灯,走进一尘不染的厨房,拉开冰箱,取出一袋冰冻元宵,来到煤气灶面前,turn on。烧好水,把元宵煮熟了,干干净净的,按部就班的。然后呢?饱了。

  过年的意义当然不在温饱,从这个意义上说,我是有些怀念旧时的厨房的。

  【素材运用】现代厨房环境、设施的改善,也削弱了厨房本身所蕴含的亲情和温暖。填饱肚皮只是浅层次的生理需要,还有更浓郁的温情在厨房的一铲一勺中体现。以前春节的厨房弥漫的不只是饭菜的香味,还有浓浓的亲情和邻里的和谐,以及一年家人团聚的期盼,而今的厨房只剩下明亮的环境,天然气一成不变的火焰和“速食品”在翻滚的孤独和无趣,这是时代进步背景下温情失落的悲哀!

  【适用话题】传统的失落;物质与文明;文化的传承;守望亲情

上一篇:父爱的速度     下一篇: 欠爹的一场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