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读妈妈”陶艳波:陪读10年把聋儿送进大学

作者:佚名 来源:《意林·作文素材》

  【适用话题】母爱 感恩 努力

  陶艳波一家是黑龙江人。儿子杨乃彬8个月大时,因病双耳失聪。“十聋九哑”,因为听不到声音,所以杨乃彬一直不会说话。为了能和儿子交流,陶艳波特意学了唇语,回来教儿子说话,她自己都记不清教了多久杨乃彬才终于叫出了一句含糊不清的“妈”,这一个字让陶艳波和丈夫喜极而泣。

  杨乃彬到了入学的年龄,陶艳波夫妻坚持要孩子去正常的学校上学。为此,陶艳波不知道跑了多少所学校,最后终于有一所小学愿意接收杨乃彬。可儿子听不见,只会唇语,不能将老师所讲的内容全部“消化”,陶艳波和丈夫一商量,毅然辞掉工作,到学校陪儿子读书。

  杨乃彬10岁时,陶艳波和丈夫倾尽所有为儿子左耳实施了人工耳蜗手术,杨乃彬终于可以听到声音了。为了儿子能接受更好的教育,2006年,陶艳波和丈夫卖掉了老家的房子,来到天津定居。到了天津后,儿子在51中学和民族中学分别就读初中和高中,学校校长、老师对儿子照顾有加,同学们也尽力帮助,没有一点歧视。为了回报学校的关爱,不拖班级后腿,杨乃彬学习特别用功,成绩一直不错。

  陪读不容易,杨乃彬在课堂上只能消化50%的知识,剩下的全靠母亲陶艳波课后“开小灶”。随着杨乃彬就读的年级越来越高,所学的知识也越来越深奥,陶艳波一刻也不敢走神。在课堂上,陶艳波是最努力、最爱提问的“学生”,老师讲的难点和重点,她都是自己完全吃透后再教授给儿子。陶艳波的辛苦没有白费,2014年杨乃彬参加了高考,终于被河北工业大学机电专业录取。

  别人问起陶艳波,陪读10年累不累。陶艳波淡淡地回答:“累啥,他是我儿,我是他妈,我做了每个母亲都会为子女做的事。”

  【素材分析】陶艳波用她10年的陪读生涯证明了母爱的伟大,儿子听不见不能说,她就不厌其烦地教;上课跟不上,她就陪他再做一次学生。爱在更多的时候代表的是付出与责任,而对此毫无怨言的唯有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