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眼里的新加坡和新加坡人

作者:王江雨 来源:《意林·作文素材》

  李光耀在长达五十多年的政治生涯中,始终是新加坡最重要的政治人物。就算在他卸任总理后,也在某种程度上被认为是真正的最高决策者。对外人来说,李光耀就是新加坡,新加坡就是李光耀。很有意思的是,李光耀本人,也愿意这么认为。在几年前被问及“新加坡人的身份,对你来说,有些什么意义”时,李光耀说,“我并不是一般的新加坡人。我在偶然间创造了新加坡这个实体,进而有了新加坡人”。

  作为新加坡的最高领导人,李光耀却并不是一个“仁爱之君”。他的精英意识深入骨髓,对他来说,新加坡人是他服务和改造的对象,他甚至一直认为人的基本素质,先天就已经由基因决定了,后天能做的有限,所以要挑选那些先天条件优越、智商高的精英来治理国家,只要能给被治理者带来实际的好处就行。

  在这方面,李光耀对新加坡人评价确乎不高,且他从来不隐瞒这个观点。1978年邓小平当面邀请他到中国访问,李光耀回复说等中国从“文革”中恢复过来再去。邓小平说那需要很长时间。李光耀表示不同意:“你们甚至会比新加坡做得更好……怎么说我们都不过只是福建、广东等地目不识丁、没有田地的农民的后裔,你们有的却尽是留守中原的达官显宦、文人学士的后代。”

  他这番说辞,表示他对新加坡人的基因不怎么高看。这也决定了他的治国理念:第一,新加坡好的人才很少;第二,政府必须大力网罗这些仅有的人才,实现精英治国。

  在卸任总理后,李光耀也长期对新加坡的未来抱乐观态度。他本人为新加坡留下了三大财富:第一是巩固了英式的议会民主制;第二是不折不扣的法治;第三是若干天才般的社会制度。李光耀一直以为新加坡可以此长治久安。

  2011年新加坡大选,人民行动党遭受重大挫折。大选后,李光耀宣布退出内阁,不再担任任何职务。他对新加坡未来的看法,变得日渐悲观和无奈。在2013年出版的《李光耀观世界》一书中,李光耀谈起新加坡走向“两党制”的可能性,并认为这会导致新加坡变成一个平凡无奇的国家,从此一蹶不振。他对年轻一辈也不抱信心,认为他们没有经历过战乱,从而不珍惜和不努力。但他清醒地认识到一切都不在自己控制之下,从而展现出一种漠然和无所谓的态度:“未来的一代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无论如何,他的警告,即使属于无可奈何之语,也值得新加坡人思考。

  【素材运用】对于新加坡及其未来,李光耀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看法。这正是一个政治家的清醒与理智。奋斗时乐观,老年转而悲观,也自有道理。能力有所不及时,不妨豁达对待。

  【适用话题】富强;理性;爱国;敬业;长远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