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后解内疚

作者:亦舒 来源:《意林·作文素材》

  1944年,一名美国年轻空军士兵返回营地时错过最后一班公交车。他不愿半夜步行18里,便顺手牵羊,“借用”了停在路边的一辆脚踏车。

  他本想物归原主,可第二天忙着出发去轰炸德国。战争结束,回来一看,脚踏车已告失踪。

  “这么多年来,我都内疚。”现在,他,罗渣先生,得克萨斯州的一个外科医生,回到那个小镇去,打听到该镇共有93名儿童。他买了同样数目的脚踏车,穿上他二战时的空军制服,逐家逐户拍门归还车子,车上还注明每个孩子的名字。

  故事原载于《生活》杂志。算一算,如今的罗渣先生已接近九十岁,能够了却心愿,真是美事。

  再算一算,好一点的脚踏车,时值约150美元;93辆,即13950美元。

  罗老先生还得去小镇人口统计处调查孩子的总数,大抵18岁以下的都算是孩子。

  每户拍门,寒暄数句,以15分钟计,要一天一夜才能完成任务,还没把搬运车子绕镇的时间算在内。

  此举令人钦佩,但愿人人可以如此解除内疚。

  【素材运用】如何不再内疚?是麻醉自己,忘却它,还是勇敢地直面它,想办法卸却它,这体现了一个人的涵养。九十岁高龄的罗渣先生为了卸却背负了半个世纪的内疚,花费了大量的精力,他的执着,他的责任感,令人钦佩。

  【速用名言】

  1.我睡着时梦见生活是美人,我醒来时发现生活是责任。

  ——现代著名学者 胡适

  2.尽管责任有时使人厌烦,但不履行责任,只能是懦夫,不折不扣的废物。

  ——英国文学家 刘易斯

  【适用话题】责任;内疚;执着

  (特约教师 刘海燕)

  【同类素材库】

  2013年《感动中国》人物陈俊贵,也曾有过内疚。1980年,他所在的工程兵某部遭遇暴风雪,只能等待救援。班长郑林书牺牲前,命令陈俊贵吃下唯一的馒头,并嘱托他到老家看望一下父母。复员后的陈俊贵却未能联系到班长的父母,深感愧疚,想到无法替救命恩人尽孝,于是毅然辞去稳定的工作,带着妻儿来到班长牺牲的地方安了家,决定为牺牲的班长守一辈子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