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有关爱与失去的无声告白

作者:未知 来源:《意林·作文素材》

  编者按:《无声告白》可以说是一本光芒万丈的小说。80后华裔女作家伍绮诗历时六年写成,一经出版便获得了令所有人艳羡的成就:击败斯蒂文·金、大卫·米切尔、村上春树等99位大牌作家,横扫欧美各大榜单,成为2014年度最具实力且众望所归的黑马,不仅跃升为《纽约时报》畅销书,还获得包括美国亚马逊网站在内的无数媒体评选出的2014年度最佳图书殊荣,面世至今,仍然在排行榜上占据傲人的排名。有评论家认为这本书是“引起共鸣的人性故事”,但最重要的是,《无声告白》讲出了我们每个人现实中都要面对的命题:“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获得奖项

  2014 美国亚马逊年度最佳图书 第1名

  2014 美国国家公共电台年度最佳图书

  2014 Buzzfeed最佳虚构类图书

  2014《学校图书馆期刊》年度最佳图书

  2014《赫芬顿邮报》年度最佳图书

  2014《纽约时报书评》年度百佳图书

  2014《TIME OUT纽约》年度十佳图书

  2014《奥普拉》15本年度必读文学&虚构类图书

  2014《纽约时报》超级畅销书

  2014《书目》编辑年度之选

  媒体评价

  即使我们熟知身边有这类故事,也从来没在美国小说中见过,起码,在伍绮诗之前,没有谁处理过这类故事。这部小说写的是成为“异类”的那种负担与压力,这种负担与压力,通常会摧毁一个人,而不是塑造一个人。——《纽约时报书评》

  情节展开极为机智,处处撩动你的情绪……伍绮诗用扣人心弦、精彩得让人拍手叫好的故事,讲述了一个关于性别与种族的严肃主题。这样严肃的主题竟然可以被剖析得如此透彻,而且故事的节奏,竟然还可以越来越快,越来越惊心动魄,直到最后真相大白,好像有阳光铺满房间。——《奥普拉》

  爆发力惊人的处女作,笔触闪烁着散文的美感与精准,观察与洞见则像社会学家一样深刻。伍绮诗的小说从第一页开始就吸引住了读者,我们迫不及待要了解莉迪亚之死背后的故事……而小说最终揭示的真相,振聋发聩。——《赫芬顿邮报》

  这部情感真挚、充沛的处女作小说,是以一个年轻女孩的死亡开始的。莉迪亚,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的一个混血家庭,被寄予无限厚望和父母的憧憬,她不幸的少女生活没有任何一盎司的陈词滥调。伍绮诗的行文,是如此准确和敏锐,她刻画的人物入木三分。——《出版人周刊》

  ★作者简介★

  就是她!征服欧美文坛的80后华裔女作家。

  伍绮诗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和俄亥俄州长大,毕业于哈佛大学,父母均为科学家的她,是香港移民第二代。在出版《无声告白》前,她已写作多年,小说及散文作品多见于各类文学期刊。伍绮诗一度觉得自己是个中国文化的局外者:“我出生在美国,也不会说广东话。”同时,她又十分清楚自己属于“异类”:“人们会根据我的行为假定我的整个族群是怎样的。因此,父母就会想‘你需要在学校好好表现,否则别人可能对中国人有不好的看法’。” 伍绮诗如今与家人一起在马萨诸塞州的剑桥生活。

  链接·其他著名华裔作家

  陈舜臣 日籍华裔作家,出生于日本神户市,祖籍中国。主要写作中国历史推理小说。被称为“最懂中国的日本人”,为日本取得最高文学成就的外族作家,是日本的中国历史小说创作的先行者、日本推理小说三冠王,在他之后田中芳树、宫城谷昌光等众多日本籍“中国历史小说作家”陆续出现。代表作:《中国历史》《小说十八史略》《鸦片战争》等。

  张纯如 美籍华裔作家。为了还原历史,还受害者以公道,张纯如一面收集大量第三方资料,一面前往南京、上海等地与屠杀幸存者进行面对面的取证交谈,前后历经三年时间,终于在1997年南京大屠杀60周年之际推出《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一书,使这段“被遗忘了的大屠杀”的历史为世人所知。

  韩素音 著名英籍华裔女作家、社会活动家。中国、比利时混血,客家人。1952年,韩素音用英文创作的自传小说《瑰宝》在西方世界引起轰动,奠定了她在国际文坛上的地位。她的主要作品取材于20世纪中国生活和历史,体裁有小说和自传。20世纪80年代以来,她的作品陆续被翻译介绍成中文等17国文字。

  作品简介

  故事的主人公莉迪亚有一个华人移民父亲詹姆斯,他是中国移民的第二代,从小生长在美国,却处处备受排挤,因为当时处在美国20世纪的四五十年代,种族歧视还未消解,黄皮肤的华人在人群中总是显得与众不同,十分醒目。她的母亲玛丽琳是个漂亮自然又平凡的白人女孩,但充满梦想和野心,从小就在物理和化学等男性主导的学科上表现优秀,她渴望成为一名女医生。当如此不同的两个人,在哈佛大学的课堂上相遇时,他们在彼此身上看到了自己真正想要却又不可得的东西,一个想要融入人群,一个想要与众不同,于是爱情的火花如燎原大火般燃烧起来。

  然而,出生在这样一个“打了鸡血”的家庭,纵然莉迪亚上有哥哥,下有妹妹,但只有她继承了母亲的蓝眼睛,也因此收获了父母最多的爱和期待,但这些逐渐转化为莉迪亚承受不住的重担,莉迪亚沉溺于湖底,当尸体被打捞上来时,这个家庭的所有成员,她的父母、她的哥哥和妹妹都陷落到崩溃的边缘。她的死,谁能负责呢?是自杀,还是他杀?

  尽管是哥哥内斯将莉迪亚推入湖中,但事实的真相却是来自父母的期待,这种期待杀死了这个少女。父母对她寄予厚望,将自身无法实现或者无力做到的事情强加在她身上。爸爸希望她能够融入人群,成为一个受大家欢迎和喜欢的人,总是关注她在学校里的交友情况,给她买一些交友指南;妈妈则希望她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而不是像自己一样因为大四时怀孕中断了医生梦,成为家庭主妇,于是每天紧盯着女儿的功课,逼着她学这学那。小说以一种沉重的方式阐释了“真正的爱,就是给一个人自由选择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