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并非 高枕无忧

作者:嵇振颉 来源:《意林》

  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诺基亚是全球最大的手机制造商,几乎成为“手机”的代名词。不过达到顶峰后,这家老牌企业慢慢走向衰落,最终被雄心勃勃的微软公司兼并。

  多年来,诺基亚在研发领域投入巨大,一直是同类企业的很多倍。此外,它还拥有强大的研发团队,在全球设有12个分支机构,数以万计的研究人员在其中工作。这些因素,奠定了诺基亚在手机市场的龙头老大的地位。从1996年开始,诺基亚的手机业务连续15年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第一,公司利润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到了2000年,诺基亚设计出只有一个按键的触屏智能手机,具备收发电子邮件和玩游戏的功能。而苹果在7年后,才推出第一款iPhone。2003年,诺基亚的经典机型1100在全球累计销售2亿台,即使在今天,这个销售纪录依然是很难被打破的神话。

  然而,兴衰成败往往只在一念之间。处在巅峰时期的诺基亚公司管理层,未能制订出远大的发展计划,以至于在竞争对手发起攻击时,无法迅速作出决策。包括手机在内的电子产品,是个瞬息万变的市场。稍有保守,就可能被追随者赶超。由于管理层缺乏远见和执行力,研发部门提出的建议常被束之高阁。

  其实,研发部门早就看到诺基亚产品的“死穴”。诺基亚的硬件无可挑剔,软件方面却是致命的短板。诺基亚产品在塞班系统上限制第三方应用软件的开发,这是极其愚蠢的做法,但管理者本人未能意识到这点,还听不进别人的“忠言逆耳”。很快,诺基亚在这场手机销售大战中落于下风。对消费者来说,智能手机不仅是通信工具,还是集合各种功能的无线终端设备。如果操作系统无法兼容第三方应用软件,消费者必定会毫不留情地将其抛弃。诺基亚逐渐日暮西山,而苹果手机却成为时代的弄潮儿,培育出更多“果粉”。

  2013年9月,诺基亚最终决定放弃手机业务,以54.4亿欧元的价格,将整条生产线卖给微软。诺基亚手机,终成历史记忆。

  同样的命运,几乎在IBM身上重蹈。幸好公司第二代掌门人小沃森高瞻远瞩,这才避免IBM的“高台跳水”。

  20世纪30年代末,IBM公司一跃成为全美最大的商用机器公司。不过,公司仍面临计算机行业的挑战。1952年,由埃里特和莫奇里博士创立的雷明顿—兰德公司,已经拥有全美最多的计算机专业人员。面对如此强劲的竞争对手,IBM公司该采取什么举措?总裁老沃森还有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公司在打孔机市场占有很大份额,也能带来超额收益。通盘考虑后,老沃森决定按兵不动。小沃森却提出IBM公司不能满足商用机器市场的老大地位,应投入重金到计算机技术研发上。

  没多久,小沃森的预言得到验证。当时,全美正在进行人口普查,这本应是IBM公司的产品大显身手的舞台。调查局的官员明确告诉老沃森,IBM公司的计算器已经过时,以后政府部门不会再采购这一系列的产品。老沃森又急又恼,这才想起儿子的建议。回到公司,他立刻宣布把开发计算机的重任交给小沃森。

  年轻有为的小沃森,对研发机构进行重大改革,任命麦克道尔为实验室负责人,大量招聘电子技术方面的人才,并进行“国防计算机”的开发。为了打造专属于自己的品牌特色,他花大力气开发商用电脑,聘请冯·诺依曼担任公司的科学顾问,研制出IBM第一台存储程序的计算机,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电脑。反观此前领先一步的雷明顿—兰德公司,到后来只能吃一些残羹冷炙。因此,媒体戏称美国的电脑业是“IBM和七个小矮人”。

  每个领域都有领跑人,也有一直追随着领跑者的人。随跑并不是一直落后,而是在后面观察领跑人的弱点,从而后发制人。因此,“老大”并非不可撼动、高枕无忧。如果在老大的宝座上停滞不前、故步自封,再伟大的成就也会被历史的尘埃所掩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