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如何做到具体、生动

作者:伍福常 来源:《意林·作文素材》

  原题回放

  春节拜新年,端午赛龙舟,中秋赏明月……一个个传统节日,荡漾着两千年不曾间断的精神涟漪,连系着泱泱华夏的繁衍生息,演绎着中华民族的文明。

  请任选一个传统节日,自拟题目,结合生活经历,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写作注意事项:1.作文题目中必须包含我国一个民族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腊八等;2.叙事感情真挚、朴实、自然;3.文体不限(诗歌除外);4.避开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5.书写4分。

  思路点拨

  本题以“传统节日”为话题可以说是开放性很大的作文。它文脉厚重,闪烁着文化韵味。写作时要注意:

  清楚“写作注意事项”,把握好基本要求。本题的写作要求包含的信息也较多,在作文中都要满足。“结合生活经历”“叙事感情真挚、朴实、自然”,这要求文体为记叙文或者记叙性散文。材料中“荡漾着两千年不曾间断的精神涟漪”“泱泱华夏的繁衍生息”“中华民族的文明”框定了作文的主题是守护传统文化精髓,传递优秀中华文明。

  写生活事,还原生活的韵味。最好的就是展示生活本来面目的文章。选材时,可以记叙“我”在某个传统节日里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表现家乡民风的淳朴和“我”对家乡文化的热爱。也可以描写某个节日进行的场面,以小见大,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弘扬中华文明。

  注重细节,描写生动。掌握运用细节描写和融情于文的方法来展现节日的特色。学生要细致观察不同节日中的人、事、景、物,品出不同的味道,感受不同的氛围。这需要抓住细节,通过对动作、语言、场景的细致描绘,使文章更显得富有个性,充满情趣。

  原文呈现

  舞龙闹中秋

  □一考生

  每年中秋,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就会凑到一块,舞龙闹中秋。既然是舞龙就必然有“龙”,这“龙”其实是用各种材料扎成的,大家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龙身框架由一根根麻绳编制。制作时,我们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有人负责拧麻绳做龙身,有人负责将玉米秆绑在竹竿上,用来做龙头,还有人负责编龙的“鳞甲”和“尾巴”。架子搭好后,再盖上一块黄布,龙做好了。一上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大家的忙碌终于有了成果。(这段写扎龙,存在两个问题:一是“龙”的描写缺少整体感,少了记叙的生动;二是缺少人物情感的描写,内容单调,平淡。)

  龙舞起来是威风无比的。

  天色暗下来,锣鼓敲响,舞龙仪式正式开始了。一条龙在村庄中缓缓移动,引来阵阵喝彩。龙头左摆右摆来回移动,有时龙头傲起“鞠躬作揖”。龙时走时停,时而拱起。有时龙头站定,龙尾就会做出各种动作,动感十足。而当龙尾静止时,龙头也会花样频出,精彩极了。周围的观众发出阵阵叫好声,中秋的气氛达到了高潮。(这个场面写舞龙的过程,从动、静两个角度来着笔,描写简洁,但描写不具体,总给人意犹未尽之感。)

  舞龙完毕,舞龙队伍就会挨家挨户道喜赐福,主持人则兴高采烈地在旁边说道:

  “八月十五开花,龙王滚滚到你家。你家竖起金狮子,两边栽起摇钱树。摇钱树上七个字,富贵花开得天堂。会此龙王悦彩后,幸福生活奔小康。”

  每喊完一句,周围的人就跟着叫“有”。这种口编的祝福语,家家户户各不同。舞龙卖力,送福精彩,主人就会格外慷慨,以感谢乡亲的精彩演出和诚挚祝福。

  这样的活动一直持续到近十二点,当大家都已经进入梦乡的时候,整个村子分外寂静。舞龙队伍就会来到一片空地,准备最后的仪式——化龙。大家小心翼翼地将龙安放好,用香烛点燃,熊熊的火焰照亮了夜空,转眼间龙就化成了灰烬。眼看着龙消失,大家心里都不好受,但也只好不舍地和龙告别了。

  舞龙闹中秋,好玩吧?(问句结尾,显得突

  然,缺少呼应。如果前文有所伏笔,后文照应,效果会更好。)

  升格指津

  本文是一篇扣紧文题,选材好,条理清晰,语言精练,通顺的考场作文。文章扎龙、舞龙、赐福的过程为写作核心。本文的主要问题在于考生思路的单一,直线条描写,重点不突出,描写不生动,呆滞,这严重影响了文章的得分,被评卷老师定为三类卷上,40分满分,得28分。

  本文的失误主要体现在:描写单一,详略不当。文中缺少生动具体的描写,如第三段只是简单的动作介绍,缺少生动的描写,平淡苍白,主题不突出,情景不感人。

  升格建议

  本文有值得称道的优点,只要做一定的升格,写好场面,描写具体,还是可以成为一篇考场佳作的。升格时方法有二。

  一是精心描摹,形象具体。如果写人,不仅可以写人的外貌、神态,还可以写人的动作、心理、语言等,可以使用各种修辞手法来进行描写,让人物跃然纸上。如果写景,不仅要对某一场景进行整体的描写,也应关注局部,对一些主要的“点”细致描摹,以做到点面结合,相映成趣。如第三段,舞龙时“龙”的神态、动作缺乏,如果在文中对“龙”的神态、动作进行描写,及运用修辞手法,那场面就写活了。

  学会运用描写的方法,如:

  添枝加叶法。即给叙述性的句子恰当增加一些修饰性的附加成分,使其更加生动、形象,表意明确。

  众星捧月法。即用一组句子,多种描写手法,来写人物的一个动作或一个表情。也就是说,要抓住一点,疯狂地渲染。

  二是做好结构的呼应与转折,让文章整体圆润完整。文中的结构存在的问题是第六段结尾有点突然,收束全文不自然,如果在第一段做铺垫,如加上“欢迎你到我家乡来看热闹有趣的舞龙”这样的话,那前后呼应,文章结构就精巧了。

  升格佳作

  舞龙闹中秋

  □一考生

  中秋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吃月饼、赏月是这个传统节日里的固定“节目”。如果你在中秋节来到我的家乡,你还可以看到另外一种热闹且有趣的节目——舞龙。(加上一段内容后,自然扣紧文题,更重要的是与结尾呼应,结构圆润完整。)

  每年中秋,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就会凑到一块,舞龙闹中秋。既然是舞龙就必然有“龙”,这“龙”其实是用各种材料扎成的,大家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龙身框架由一根根麻绳编制。制作时,我们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有人负责拧麻绳做龙身,有人负责将玉米秆绑在竹竿上,用来做龙头,还有人负责编龙的“鳞甲”和“尾巴”。架子搭好后,再盖上一块黄布,龙做好了。一上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大家的忙碌终于有了成果,龙头高高在上,龙身健硕有力。看着扎好的龙,大家都十分喜悦。龙头最威猛,也最强悍,看起来霸气十足,威风凛凛。(本段加了两项内容:扎好后“龙”的神态及人的喜悦心情。与原文相比好处有:内容更加完整,“龙”的神态描写,使“龙”有了灵动,鲜活;人的喜悦心情的增加,丰富了内容,更加合理。)

  安静的龙看起来十分威严,而舞起来的龙更是威风无比。(此句过渡衔接更加自然。前半句接第二句静态的“龙”,后半句启下句舞动的动态的“龙”。)

  天色暗下来,锣鼓敲响,舞龙仪式正式开始了。一条金黄的游龙在村庄中缓缓移动,引来阵阵喝彩。威武的龙头左摆右摆,似乎在呼风唤雨,一旦站定,龙头就会“鞠躬作揖”。龙时走时停,时而拱起,如凸起的小山坡,时而凹下,似流水过后形成的沟壑。有时龙头站定,龙尾就会做出各种动作,剪,扫,攒,动感十足。而当龙尾静止时,龙头也会花样频出,时而昂首期盼,时而瞪眼凝视,时而低头沉思。周围的观众发出阵阵叫好声,中秋的气氛达到了高潮。(修改后,运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和动作、神态等描写方法,“威武” “似乎在呼风唤雨”“如凸起的小山坡,时而凹下,似流水过后形成的沟壑”“剪,扫,攒”等内容的具体描写,场面动感十足,语言优美。)

  舞龙完毕,舞龙队伍就会挨家挨户道喜赐福,主持人则兴高采烈地在旁边说道:

  “八月十五开花,龙王滚滚到你家。你家竖起金狮子,两边栽起摇钱树。摇钱树上七个字,富贵花开得天堂。会此龙王悦彩后,幸福生活奔小康。”

  每喊完一句,周围的人就跟着叫“有”。这种口编的祝福语,家家户户各不同。舞龙卖力,送福精彩,主人就会格外慷慨,以感谢乡亲的精彩演出和诚挚祝福。

  这样的活动一直持续到近十二点,当大家都已经进入梦乡的时候,整个村子分外寂静。舞龙队伍就会来到一片空地,准备最后的仪式——化龙。大家小心翼翼地将龙安放好,用香烛点燃,熊熊的火焰照亮了夜空,转眼间龙就化成了灰烬。眼看着龙消失,大家心里都不好受,但也只好不舍地和龙告别了。

  舞龙闹中秋,好玩吧?如果你在中秋时来到我们这儿,我一定邀请你一起参加,好吗?(照应开头,前后呼应,结构完美。)

  升格启示

  文章经过升格后,由一篇内容显得单调、详略不突出、结构不完整的考场三类作文跃升为一类作文。文章的总体修改幅度不大,修改内容不多,但境界完全不同了。升格中主要是把描写做到具体、生动、鲜活。这样,场面鲜活了,内容突出了,语言优美了,文章的档次就上去了。升格时,描绘了扎龙、舞龙、赐福的过程,对舞龙场景的描写十分精彩,展示了舞龙人的高超技术,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