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部家反暴法名师解读PK台

作者:未知 来源:《意林·作文素材》

  在写作中,不同的人对同一个热点事件往往有不同的看法和感触,本期小编特别邀请两位名师就“中国首部反家庭暴力法通过”这一热点事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读,希望对同学们灵活运用素材方面有所启发。

  【名师解读1】赵福海老师——向家暴喊停:反家庭暴力法通过

  新闻回放>>

  2015年1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并决定于2016年3月1日起施行。该法分为六章,对家庭暴力的范畴、预防、处置、人身安全保护令和法律责任作出规定。家庭暴力的范畴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均属家庭暴力。反家暴法附则中还规定:“家庭成员以外共同生活的人之间实施的暴力行为,参照本法规定执行。”这意味着有同居关系的人之间发生的暴力也被纳入家庭暴力,受法律约束。反家暴法的实施,让家暴行为有了清楚的定义,更让无数饱尝家暴之苦之人有了捍卫自己权利的法律武器。

  素材链接 家暴现状令人担忧

  这是一组沉重的数字——据最高法去年统计,全国约有24.7%的家庭存在不同程度的家庭暴力;妇联系统每年受理4万到5万件家暴投诉;近10%的故意杀人案件涉及家庭暴力。

  这是一个严峻的现实——据全国妇联调查,妇女、老人、小孩是我国家庭暴力的主要受害者;此外,尽管殴打、捆绑、残害等人身伤害仍是家庭暴力的主要形式,但精神暴力、经济控制等其他暴力问题也在逐渐凸显。在广东省妇联公布的一组本地区儿童家庭暴力数据中,精神暴力的比重高达72.3%。

  【考场仿真试题】家暴的被害者,终于可以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利了。请就家暴法的实施带来的社会影响,写一篇微评论,不少于150字。

  【范文示例】每当听到家暴的新闻,整个社会都会抽搐一下神经。家庭本应是幸福的港湾,然而,个性的差异,让一些人失去了经营幸福的标尺,制造了一起又一起生活的悲剧。2015年年底,家暴入法通过,弱势群体终于有了捍卫自己权利的武器。这部法令中对各种家暴行为的明确规定,更让执法者有了清楚的标准。反家暴法,用法律约束施暴者的行为,让遭受暴力者有了捍卫自己权利的依据,这样,自然会减少暴力事件的发生,会让更多的家庭从不幸的阴影中走出来。

  其他适用话题 尊重生命 增进沟通 经营家庭约束暴力

  【名师解读2】方学平老师

  ——中国首部反家暴法:三大亮点制止家庭暴力

  新闻回放 >>

  2016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开始正式实施。家庭暴力的范畴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可以明显地看出,“经常性谩骂”“恐吓”等精神侵害行为,都被列入了家暴的行列。近年来,家庭暴力呈高发态势是不争的事实。《反家庭暴力法》获通过,可以说是众望所归。

  素材聚焦1 新法的三大亮点

  《反家庭暴力法》在制止家庭暴力方面有三大亮点。

  一是强制报告。学校、幼儿园、医疗机构等其他单位,发现无民事行为能力及限制行为能力的人遭受了家庭暴力,有责任、有义务向公安机关报案,不报告的应该承担法律责任。

  二是告诫书。实施家庭暴力的加害人,公安机关处理以后,如果不构成治安管理处罚,那么公安机关就对他进行批评教育,同时可以给他出具一个告诫书。这个告诫书可以成为人民法院审判家庭暴力案子的证据。

  三是人身安全保护令。当事人因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临家庭暴力的现实危险,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人身安全保护令法院必须受理。

  素材聚焦2 未成年人的“护身符”

  江苏南京一吸毒女活活饿死2名女儿、浙江金华一母亲将4岁儿子烧伤致死……近年多起触目惊心的家暴案件接连发生,引发了全社会对监护人资格问题的强烈关注。《反家庭暴力法》明确,监护人实施家庭暴力严重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人民法院可根据被监护人的近亲属、居委会、村委会、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等有关人员或单位的申请,依法撤销其监护人资格,另行指定监护人。据悉,虽然未成年人保护法、民法通则等法律中都有撤销监护人资格的条款,但表述较为笼统,司法实践中鲜有被剥夺监护人资格的案例。反家暴法首次明确了“暴力侵害”的特征,让法律的操作性大大增强。被撤销监护人资格的加害人,应继续负担相应的赡养、抚养、扶养费用。

  【考场仿真试题】请结合材料,写一则不少于150字的微评论。

  【范文示例】面对家庭暴力,我们不应该保持沉默。对于很多家庭暴力现象,邻居和亲朋其实知之者众,却很少有人站出来为弱者撑腰。反家庭暴力需要全社会的关注与支持,需要全社会都行动起来对家暴者说“不”。但归根结底,法律和法治才是家暴最有力、最有效的“终结者”,才是弱者最可靠的“保护神”。现在,对于家庭暴力谁来管、怎么管的问题已经明确。但愿法律的威力,能够真正遏制住家暴现象的蔓延。

  其他适用话题 家庭暴力 社会和谐 权利和义务 法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