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花已随凡·高去

作者:黄昉苨 来源:《意林·作文素材》

  【适用话题】真相 改变 科学之美 已知与未知

  即便是被画到了画布上,向日葵也还是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无可奈何地凋谢——哪怕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向日葵。这不是心灵鸡汤,而是最新科学发现。在画家文森特·凡·高的名作《向日葵》上,炽烈的黄颜色已经改变。

  最近,一些荷兰科学家把保存在荷兰凡·高美术馆的《向日葵》送去照了个X光,得出一份详细的光谱研究报告,证实用来绘画的“铬黄”色颜料,正在不知不觉地变色。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看到的,压根儿不是凡·高当年画出来的颜色。奥秘就在“铬黄”这种19世纪刚刚被发明的颜料上。与以往的颜料不同,它呈现出一种超乎想象的明亮色调,对当时的人来说前所未有。在寄给亲友的信中,凡·高兴致勃勃地把铬黄分成了3种型号。《向日葵》这幅画作,就是他搭配使用这些色彩的一次尝试。

  “一切取决于色彩。”他曾在书信中说,“墙壁是淡紫色的,地上是红色的瓷砖,木床的颜色是新鲜黄油一般的黄色,床单和枕头是非常淡的石灰绿。毯子是鲜红色的,窗是绿色的,盥洗台是橙色的,面盆是蓝色的。”这段话描绘的是凡·高的另一幅名作《阿尔的卧室》。但如果你现在去博物馆欣赏这幅画,你见不到画家在信里描绘的“淡紫色墙壁”。不管是被收藏在阿姆斯特丹、巴黎还是芝加哥,这个小房间的墙壁都已经变成了蓝色。

  那是另一种“凋谢”:凡·高当年使用的红色颜料也会褪色,于是画中的紫色也只剩下蓝色的部分。这可能是凡·高那个年代特有的现象。19世纪晚期,化学工业迅猛发展,画家不再需要跑到药铺里去苦苦寻找大自然赐予的矿物、花草来加工、调色,相反,工业能够轻轻松松配制出所有颜色。凡·高张开双臂接纳了这股新潮流。人生最后几年,在阿尔,他大量运用一种明亮的“天竺葵红”去描摹山野田间的花树。然而,当时的人们想不到,这些最新的工业成果保质期有限。

  研究凡·高,恐怕没有比探寻画中色彩更好的方法了。“地中海,有一种像鲭鱼般的色彩。或者,换种说法,它总是在改变——你不知道它是绿色、紫色或是蓝色——瞬息之间,它又转换成粉色或灰色的色调。”这是凡·高对地中海色彩的观察。1888年5月,他在法国南部的海边小村子画出了4幅画。作品《渔船》上,甚至沾着大量和颜料混为一体的小沙粒。研究者猜想,画这幅画的时候,凡·高应该正站在猛烈的海风中。最终,沙子也成了画的一部分,融进了画中的沙与海。画家也许很满意这种效果,他不曾尝试拭去沙粒,反倒在画上留下了一个“大而明亮”的红色签名。

  众所周知,终其一生,凡·高几乎不曾得到任何赏识。我们不可能回到他的时代,倾听他孤独的心声。然而科学可以告诉我们:他不是一个怪人,而是一个真正杰出的艺术家。

  【素材分析】不断流逝的时光,在改变《向日葵》色彩的同时,也让它的作者由世人眼中的“怪人”变成一位杰出的艺术家。好在我们还有成人之美的科学,它能揭开真相,还凡·高以公道。只是,漫长的历史征途中,走过了多少大大小小已知或未知的人物;即便是那些已知者,我们知道的是否就一定是客观事实呢?所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速用名言】

  1.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宋代文学家 苏轼

  2.生命的全部的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法国作家 左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