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吃货智慧”:看清华才子如何变身“煎饼侠”

作者:董岩 来源:《意林·作文素材》

  【适用话题】创新 个性 科技

  吴一黎是清华大学的高才生,毕业后曾先后供职于著名的甲骨文和IBM公司。妻子刘佳雪也是清华毕业的硕士。2014年,吴一黎夫妻俩和同事冯伟一起,开了一家煎饼店,每天都食客盈门,可是3个人纯手工制作,每天最多只能做出250张煎饼,除非扩大经营,可是扩大经营就要扩招员工,就要相应地增加培训费用和工资,狭小的后厨也站不下那么多人。怎么才能突破这一创业瓶颈呢?正当吴一黎冥思苦想之时,机会来了。

  一次同学聚会上,吴一黎遇到了同班同学施侃乐。对方在读博士之后,去了法国从事3D打印研发工作。两个人见面各自介绍了情况后,吴一黎突发奇想,说:“能不能用3D打印机打印煎饼呢?”施侃乐饶有兴致地说:“你这个打印煎饼的想法,很接地气啊!”就这样,两位清华同学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梦想——研制全世界第一台煎饼打印机。

  2015年年初,吴一黎和施侃乐共同出资成立“小飞侠”科技有限公司。然而,吴一黎和施侃乐严重低估了做煎饼打印机的难度。他们最先遇到的实际问题,是面糊这种胶质液体的黏滞性,造成打印效果失真。多次试验失败后,吴一黎和施侃乐躲在房间里废寝忘食地研究。他们运用流体力学,研究面浆下落、成形的规律,然后用计算机进行反算,再反复调整,终于达到图案成形的最佳效果。

  图案能打印好了,但机器的打印头要背着装有近1斤面浆的料筒“行走”,重量大惯性也大,由此造成机器的声响太大,非常影响用户体验。施侃乐和吴一黎就趴在机器上,一点一点检测机器的共振点在哪里,调整“打印头”的移动速度和转弯角。那段时间,两个人连睡觉的时候耳朵里都是机器“轰轰”响的声音。经过夜以继日的不断调整,煎饼打印机渐渐安静下来,吴一黎和施侃乐兴奋得拍手庆祝。

  为了制作出一台各方面都符合要求的3D煎饼打印机,吴一黎和同伴们先后进行了大小一两百处改动,终于在2015年夏天,他们研制出了3D煎饼打印机。

  2015年8月21日,吴一黎等人带着他们的煎饼打印机到西单美食节做展示,以每张10元的价格售卖“文艺煎饼”,半小时就卖出了147张。当天,围观者兴致高昂,无论男女老幼,都争相定制个性煎饼。

  很快,3D煎饼打印机入驻吴一黎在北京所有的煎饼门店,迅速为店里吸引来了大批顾客。普通煎饼都要6元一份,而这种独具创意的“艺术煎饼”不过10元一份,顾客纷纷掏钱尝鲜。事实上,这种3D打印煎饼的成本仅为1.2元。“产能”大大提升后,每家煎饼店的盈利都比过去翻了几倍。

  如今,这种食客自己可以充当“3D设计师”的新潮煎饼不仅在北上广深等大城市有专卖店,甚至连美国和韩国的一些中餐厅,都有它们炫酷的身影。

  吴一黎和施侃乐两位清华才子,还要发明出印度飞饼打印机、比萨打印机、巧克力打印机……让世界领略“中国吃货”的智慧。

  【素材分析】清华兄弟研制出全世界第一台煎饼打印机,靠的不仅是不断纠错、反复调整的钻研精神,还在于突破传统的创新思想。别人没有的能力,你有;别人想不到的东西,你想到了并予以实施,那你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速用名言】

  1.科学的每一项巨大成就,都是以大胆的幻想为出发点的。

  ——美国教育家 杜威

  2.异想天开给生活增加了一分不平凡的色彩,这是每一个青年所必需的。——俄罗斯作家康·巴乌斯托夫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