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天才自杀引发的心理学思考

作者:莫瓜瓜 来源:《意林·作文素材》

  【适用话题】心理健康 主动与被动 捧杀 两难选择

  林嘉文的去世,引发了社会对于抑郁症的再次强烈关注。从专业的角度来说,如果过多深入,再去探讨这个问题,甚至有可能会伤害到其家里人的心理。作为一名专业人士,在信息不完整的情况下,我们也仅能从专业性的角度去理解一部分。

  社会都称他为天才,但“天才”二字的重量,对一个少年来说,也许过于沉重。喧闹的赞誉下,让人们忽视和回避了孩子真实内心的表达。从他的遗书里可以读出这样的信息:真正让他感到快乐的爱好也许并不是对历史的学习。一个过于内向的孩子很有可能是具备了抑郁性人格,他转向于更多的知识的学习,通过这样的一种学习,他找到了一种能表达自我的状态,但反过来,这也成为他巨大的压力来源。从报道中,我们并没有看到他可以像其他孩子一样能够轻松地玩耍。更多的是,他超出这个年龄阶段的心理,少有的理性。

  心理研究发现,一个人的成长,如果超出了他的年龄阶段的发展或低于年龄阶段的发展,这对他来说都将是危险的。这样的一个天才,所有人对他的期待,是一种很重的压力,在这压力之下他是否还能喘息?死亡是最终的喘息。从报道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偏执的观念,他说,“天性敏感,总是在一重貌似愉快的氛围中发生的一些小小分歧里,窥探出自己与别人的殊途,让你们为我这么一个与你们活下去无意义的人耽误了些许时光”,把自己的价值放到了尘埃里,是多么无奈。因为孤独和对这种压力无休止的预期,最终林嘉文选择了离开。

  此时我的眼前,是多么希望看到那个少年,能够在阳光下,开心地笑,忘记那些带给他压力的东西,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成为一个自由的生命。

  (摘自:徽韵心理)

  【素材分析】生命有不能承受之重,也有不堪承受之轻。所谓的重,主要是来自外界,“史学奇才”的光环之重,少年成名的世俗之累并由之带来的孤独和抑郁;所谓的轻,主要来自内心,是学术研究意义的失重和与之带来的人生意义的虚无。重与轻的挤压,使林嘉文的心理严重错位,不能相容于社会,就只能选择放弃——当一个生命无法走出他自掘的坟墓时,坟墓就会将他埋葬,同时也会将他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