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的告白

作者:吕亦涵 来源:《意林》

  前阵子收到一条告白短信,某君对我说:“我似乎已被你吸引。”

  “不觉得你还不了解我?”

  “可是,了解是了解,吸引是吸引。”

  我微微一笑,关上手机时,心中突然有些莫名的怅意:你看,这就是现代社会的泡面爱情,告白时绝不说“我爱你”,甚至也不说“我喜欢你”,而是“我似乎已被你吸引”——吸引嘛,即欣赏,即因冲动、朦胧美、自以为是而告白。更过分者,甚至在“吸引”前面再加一个模棱两可的“似乎”,于是乎,和“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之类的,差远了呢!当然,若是你对我也足够欣赏,那么明天我们就可以尝试着“执子之手”了。

  巧的是同一段时间,我的同事May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在朋友的婚宴上,坐在她旁边的男子找她要了联系方式,然后此厮成日数十条数十条信息地发。

  然而信息发归发,可人家并不说什么,只是态度不明语气暧昧,May恨得咬牙切齿:“咱又能怎么着?”

  明知对方正在实行“普遍撒网重点培养”的策略,可话不挑明,咱也就没有回绝的机会,只能在心里默默地将其从前世到今生再到来世都问候一遍。

  你看,到了二三十岁的年纪,遇到的告白总是这么尴尬。记得听过的最差劲的一次告白是在去年,出自在飞机上认识的一位同乡之口。该君正值被催婚催得最紧的年纪,机程漫长,闲闲地聊了几句后,他大抵觉得我与他年龄相仿情况应该相似,加之彼此条件亦相当。于是两三个星期后,此君在用一餐牛排加可乐铺了前奏后,对我说:“我觉得你很好,所以,我非常郑重地邀请你当我的女友。但你也知我们正处在一个急于结婚的尴尬时期,时间着实有限。所以,如果愿意,请点头;不愿意你也直接说,我们继续当朋友。”

  就是这么干脆,告白像是在催账,我简直哭笑不得——难道时间有紧迫到这样,连接不接受一个人都要在一分钟之内决定?

  十七岁时听到的告白是这样的:某晚,深夜十二点多,突然手机铃声大响。我迷迷糊糊地接通,对方沉默很久。在我迷迷糊糊打算挂断电话时,对方吞吞吐吐地说:“我很想你……”声音怅然,微微有些哽咽。

  其实打来电话的并不是我喜欢的男子,可当时还是睡意顿消,只觉得有人在三更半夜打这样的告白电话,一定是经过了长时间的踌躇——他一定很挣扎吧?一定是因为白天根本不敢讲这些事,所以才会大半夜打来电话吧?长夜漫漫,他说不定还失眠了吧?

  于是,郑重得几近冒失,热忱得几近鲁莽。

  可自十七岁起往后走,接到的告白却越来越简单明了。最终演变而成的,是不费心思地相处了一段时间后——“我喜欢你。你喜欢我吗?喜欢我们就在一起吧。不喜欢?哦,那当我没说吧。”

  是的,有什么办法?眼下的女性一个个门面精致,才华横溢,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选择这么多,彼此又都差不多,还有谁愿意为你赴汤蹈火?

  愿意花很长时间去暗恋的爱情,渐渐不存在了。

  所以突然想问你:当你正值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岁时,遇到的告白,又是什么样子的?是否曾在半夜接到思念的电话?是否在那一刻,觉得心中有些微的感动?抑或只是因三更半夜被打扰,心中燃起了熊熊怒火?

  可是,不要觉得愤怒啊,相信我,若干年后,当你遇到更多尴尬的告白时,你一定会怀念当年那个热忱而鲁莽的小子,怀念那一夜——

  “我说!这都几点了,搞什么啊?”

  “……”

  “什么事?”

  “……”

  “到底什么事?”

  “我……想你。”

  郑重得几近冒失,热忱得几近鲁莽——相信我,它只发生在十七岁的深夜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