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关注一个亿的人,成不了下一个王健林

作者:陈昌 蔡垒磊 来源:《意林·作文素材》

  【适用话题】超越自我 精神需求 爱岗敬业 动力

  上午我随手点开朋友圈,赫然发现大家都在发王健林的照片。我大吃一惊,以为这位国民公公是不是做出了什么改变世界的事情,值得大家如此顶礼膜拜。结果点开一看,照片中的王总轻描淡写地说:“先定一个能达到的小目标,比如说我先挣他一个亿。”

  我忽然想到了我大学时的一个同学,标准的富二代。有一天夜聊时我们聊起年少轻狂时曾捅下的娄子,他说他初中时曾在寒假过后顺手带了些过年时没放完的鞭炮去学校,恰好路过小卖部时看见窗户是开的,于是就顺手点着扔了进去。结果鞭炮引燃了货物,他赔了小卖部老板两万块钱。

  “害得我当时一整个月都没有零花钱可以用。”他轻描淡写地感慨。

  我相信大家看到王健林图片时的心情,和我当时听到那句话时的心情有异曲同工之妙。

  但其实你或许不知道,王健林在别的采访中还提到过:“我当兵17年,每天5:30起床,现在也是6点前一定要起来。”起床后没有特别安排,早上7点王健林就会坐到万达集团的办公室,直到晚上七八点钟下班。而我那位富二代朋友,去基金公司实习,每天加班到晚上10点回来还不够,利用晚上回家的“闲暇”时间,“随便”看了会儿书,就考过了CFA。

  为什么这些人已经赚到了十辈子都花不完的钱,开创了全人类皆知的事业,即便急流勇退,也能成为传奇,却还要坚持在工作岗位上,而且这么玩命?看着王健林说着“先挣他一个亿”的那张冷漠的霸道总裁脸,我似乎找到了答案。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从低到高依次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如果用这个理论来解释我的上班与业余生活,那就是上班是为了满足我的生理和安全需求,下班后的娱乐和社交满足了我的爱和归属感需求。对于那些成功人士而言,即便不工作,也能够实现前4层的需求,但自我实现的需求,却不是任何一种下班后的休闲与娱乐能够实现的。所谓自我实现,不过是在自己最擅长的岗位上,创造出最大的价值。所以李嘉诚、巴菲特等人于80多岁高龄依然忙碌于“挣钱”事业。他们希望从做事中得到乐趣和成就感。比起普通人,他们有更清晰的目标,有更宏大的理想,他们通过征服一座座山峰来进行自我实现乃至自我超越,以求将个人的理想、抱负和能力发挥到最大限度,这才是他们选择忙碌的最大动力。

  所以当王健林说“先定一个能达到的小目标,比如说我先挣他一个亿”的时候,他这句话的侧重点其实是“小目标”。而我们看到这句话的时候,重点却全都放在了“一个亿”上,因为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哇,回报这么高。

  你看,这就是差距。只关注一个亿的人,肯定成不了下一个王健林。

  【素材分析】王健林等人的成功,在于他们更知道“工作”的意义——比起工作能够得到什么回报,他们更关心自己的工作能够做到什么。一个人想要获得成功,就要学会站在成功者的思考点上去想问题、做事情,这样你和他们的距离才会慢慢拉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