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树:“即使所有人都想去抢银行,我也不会跟他们一样”

作者:易小婉 来源:《意林·作文素材》

  20年前,朴树找到高晓松来卖歌,高晓松说,你唱得这么好,为什么不让我们给你出唱片?朴树说他要卖歌攒钱自己做,“因为音乐圈都是傻×”;专辑火了之后,在某个颁奖晚会上,被问到为什么留长发,朴树说:“我不想看这个世界”;在某次记者会上,朴树面对全国媒体直言:“即使全世界都丧心病狂,即使所有人都想去抢银行,我也不会跟他们一样。”

  因为写朴树的关系,最近我又重新去看关于朴树的采访报道,所有这些细节都让我对他深深着迷。就像我十几岁的时候在电视里看那个长发少年唱《生如夏花》时的感觉。

  “我不是行业的操作者,不了解那些数字,在我看来,没有好唱片,没什么有魂儿的歌。大家好像忘了歌应该怎么写,好像都忘了歌应该是什么样。”媒体报道中的朴树,厌恶宣传,厌恶交际,厌恶虚假。所以他也被媒体贴上了“敏感”“孤僻”“不合作”“难交流”的标签。然而在我心里,朴树就是一种有血有肉的理想主义:他从来不在乎金钱、名利,他只想做好自己的音乐;他拒绝任何形式的包装宣传,因为那不是真实的自己;他完全不通人情世故,他追求的是接近自然天性的纯粹简单。

  无论是朴树本人的形象气质、所言所行,还是朴树作品中诗化的歌词、忧伤的旋律,你都会发现,朴树身上有着浓厚的七八十年代的理想主义的影子。然而所有的理想主义者都活在现实之中,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要有所妥协。就在坚持与妥协之间,朴树抑郁了。抑郁的那几年,朴树没有任何社交,几乎不出门,没办法弹琴、做音乐,整个人跌到谷底,连头发也白了。

  转折发生在2009年。这一年,朴树和麦田的合约到期,他没有续约,彻底成了自由人。“我觉得一切都回来了。可能我人生中从来没有经历过这么大的困难,无论是外在还是内在的,但是我觉得自己确实在一点一点地往上坡走。逆境真的很锻炼人。”2012年,朴树组建了自己的乐队。“虽然我这两年自己做唱片真的是特孤立无援,但是我觉得我把我的初衷找回来了。我还是那么爱音乐。”2015年,朴树带着他的新专辑《好好地》回归,然而专辑只有一首歌。在专辑发表之前,他在微博致歉表示专辑延期。他坦言说,曾经想过不再做音乐,因为觉得自己“驾驭不了它”。

  我想我大概是能理解他的心情的。就像我写这篇文章,也曾几度搁笔,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写好。理想主义者面对自己的作品,面对创作,总是有很多原则和标准,在他们心里有一个高高的金线,如果触不到这根金线,达不到这样的水平,就宁愿不去做。

  这种理想主义,源于对创作的敬畏之心,对自我的要求。

  【素材运用】保持特立独行的风格,永远“与他们不一样”,朴树以自己独有的方式,不断地坚持与追寻,尽管现实生活与理想主义有太多的矛盾与不易,人生有太多的困难与逆境,可是一路走来,他从未放弃自己的要求与原则。或许,这正是他依然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原因。

  【速用名言】

  1.经得起各种诱惑和烦恼的考验,才算达到了最完美的心灵的健康。——英国哲学家 培根

  2.守其初心,始终不变。——北宋文学家 苏轼

  【适用话题】坚持与妥协;理想主义;执着追求;人生逆境

  (特约教师 董选辉)

  【同类素材库】

  《元史·许衡传》里有这样一段记载:许衡做官之前,一年夏天外出,天热感觉口渴难耐,刚好道旁有棵梨树,众人争相摘梨解渴,唯独许衡不为所动。有人问他为何不摘。他回答说:“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那人劝解道:“乱世之时,这梨是没有主人的。”许衡正色道:“梨无主人,难道我心中也无主吗?”终不摘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