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地铁丢书”,邂逅一份社交温度

作者:李洪兴 来源:《意林·作文素材》

  “地铁丢书”最有价值之处在于传递一个信号:与书的邂逅,不用拘泥于形式。

  阅读如寻宝、读书可玩转,产生游戏一般的效果,趣味无穷。在英国伦敦,社会组织“地下的书”常发起此类活动,把书藏在地铁里,留一张贴纸“我很喜欢这本书,并希望与你分享”;在法国格勒诺布尔市,火车站里设置故事自动分发机,在旅行中让轻阅读像买饮料一样便捷;在西班牙巴塞罗那,每逢当地情人节,就鼓励女士送男士书籍、男士送女士玫瑰,花香与书香交融……相较于以往各国通过立法来促进阅读,参与阅读和分享阅读切中了多数人的社交需求,从另一层面预示着,散出去的是纸张与文字,收获的则是人际交往的温度。

  我们常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在与一位智者对话。读书像交友,而如果把书籍流动起来,就好似朋友圈越扩越大。不仅仅有寻找的快乐,也有与哲人交流后的发散、与他人共享时的欣喜、与触摸彼此的莞尔。正如有人参加类似活动后说,“工作之后我就很少读书了,是你让我找回了读书的乐趣和激情,让我明白分享是一件如此美好的事情”。事实上,读书是装订知识,而读出创意、读出乐趣、读出不同,则是在体验人间冷暖。

  在被称为陌生人的社会里,分享阅读为冰冷的世界注入了情感交流、彼此温暖的能量。对比而言,当下的“舔屏阅读”“指尖阅读”,虽然更容易分享与传播,只要键对键式的操作即可,但却缺少了面对面的交流。现代社会,可能陌生化了,但不能冷漠化。

  在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里,一本名为《查令十字街84号》的书,成了很多人情感沟通的驿站。人们并不知道在和谁通信、与谁对话,甚至在向谁倾诉生活和感情的种种,然而借助一本书的地址来往,却成就了很多灵魂知己。当孤独遇上寂寞,一本書的“中介”催生了紧抱在一起的温情。

  每一次行走都是在开启一段未知的相遇,分享阅读亦然。我们身处的数字时代,看似天涯比邻,但多数情况只是匆匆而过。随着社交网络的发展,文字也会有表情、有温度,而这些需要用心去传递下去。一本书、一封信、一张明信片,完成交流虽然慢,但仍然充满期待、值得等待,因为“慢一点才能写出优雅浪漫的话语”。

  【素材运用】地铁丢书,只是一个引子,意在引发人们对书的关注,点燃人们的读书热情。现代社会,人际关系普遍冷漠,书的漂流,传递的不仅是知识,也是一份让人心动的社交温度,以书为媒,陌生人或许就成为了灵魂知己。与书邂逅,何尝不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适用话题】与书邂逅;阅读危机;以书为媒;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