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与白鼻子

作者:邓笛 来源:《意林·作文素材》

  很多年前,住的大杂院里有两只猫,都是黑猫,一只叫三毛,一只叫白鼻子。

  三毛是我家养的猫,如果不考虑它的白色胡须的话,它简直就是一只纯黑色的猫。它的名字是我父亲给起的,“三毛”的意思就是指它突兀的白色胡须。三毛不安分,它常常昼出夜归,飞檐走壁,腾挪攀爬,身子灵巧得像《水浒传》中的鼓上蚤时迁。

  白鼻子是我们家斜对门王五爷家的猫,与三毛同岁,也是一只黑猫,但是它的四只爪子和鼻头都是白色的。白鼻子喜欢安静,每天都守着家,很少走出大院。

  两只猫,一样大岁数,却性格迥异,活泼的翻墙爬屋,笨拙的憨态可掬,相映成趣。大杂院里的人家处得像一家人,因此我们家给三毛喂食时,白鼻子也可以蹭吃,但是三毛总是霸占着食盘,白鼻子只能吃到残羹冷炙。王五爷家给白鼻子喂食时,三毛也可以蹭吃,不过白鼻子哪里玩得过三毛,常常是弄得自己反倒像是一个上门讨饭的乞丐。

  那时候穷,好吃一点的东西便会用东西罩着放在碗柜里。邻居们都说,这些好吃的东西常常被三毛捷足先登了。有人亲眼目睹过三毛娴熟地打开碗柜门,揭开罩子,叼走鱼肉,他们还未来得及反应,三毛就已经不见踪影了。“快若闪电,巧如鬼魅。”邻居们这样评价它。人们似乎忽视了,这个大杂院里,除掉三毛,还有一只叫白鼻子的猫呢。凭什么每次罪名都赖在三毛头上呢?我想,不怪人们这么想,谁叫它张扬、强势、灵巧,而人家白鼻子低调、示弱、笨拙呢?三毛的坏名声因此远近闻名了。相比之下,老实的白鼻子让人怜爱。人们看它抢食抢不过三毛,就趁三毛不在的时候,额外给它加餐,虽然也吃不到什么美味,最好也不过是鱼汤或肉汤拌拌米饭,但关键不是吃什么,而是人的态度。人们没事的时候还喜欢给白鼻子挠挠脖子,它也享受地蜷缩在人的脚边轻轻打呼。就这样,三毛和白鼻子,一个被人恨着,一个被人爱着。

  日子一天天过去,美味盗窃案还是时有发生。“三毛真是太狡猾了。”人们无可奈何地叹道。有一天,三毛没有回家。这种情况比较罕见,我有种不祥的预感。第二天、第三天……三毛再也沒有回来过。后来,有人说,三毛终于被人逮到了,而这个人正好又是一个恶人……

  但是,美味盗窃案并没有因为三毛的失踪而终止。有一次,我居然撞见了好猫白鼻子叼我家碗柜里用碗扣在盘子里的红烧鱼的全过程。它动作之灵巧,目光之犀利,完全不同于它平时从容不迫的优雅形象。那天,我把白鼻子开柜盗鱼的事说给邻居们听,哪知他们并不吃惊,似乎早已经知道。“没有不偷腥的猫。”他们平静地说。我发现,人们有时宽容,有时苛刻,完全根据自己的理解。白鼻子十分幸运,成为了人们宽容的对象,它因此能福寿延年,活到了21岁(相当于一个人活到了100岁),比三毛整整多活了16年。它后来也是有一天突然没有回家,但是人们给了它一种美好的传说:它岁数大了,自知不久于人世,便找一个僻静的地方等待死亡降临,不想让那些爱它的人看着伤心。

  (冯国伟摘自作者新浪博客

  2016年11月15日)

  【观点引路·避免偏爱】人们的宽容往往来自于自己的理解,即便这种理解有所偏差。三毛张扬,白鼻子憨厚,当美味盗窃案发生时,人们自然而然地怀疑了三毛,厚待白鼻子。三毛失踪后,美味盗窃案仍然发生,直到有一天白鼻子的“作案”过程被发现。即便如此,人们依然愿意宽容它。对于猫的偏爱也许没有什么,但我们需要思考的是,怎样避免这种理解的偏差所带来的对于人的误解。

  【适用话题】爱与恨;生活的美好;透过现象看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