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门的木匣子

作者:李清清 来源:《意林·作文素材》

  我住在这个城市中一个被唤作南门的地方。很早以前它有另外一个名字,但时光绵长得让我忘却了那个旧称。但,这不影响我对她深入骨髓般的爱恋。

  老回忆是一件安放在心上的珍宝,单纯而清朗地存在着。而南门则像是一个木匣子。珍宝置在木匣中,除此之外,便无处容身。

  青砖墨瓦,渗了水的房顶,微微翘起的屋檐,落在肩头的“墙片子”……零星地拼凑出老房子原來的样子。一片片一块块地分区,块与块之间留出了窄窄的小过道和宽敞的院落。既得空又不叫人无可依靠。靠近院门的马伯伯家,总会搁几盆雅致的盆栽于门边,小朵儿的玉兰花大口大口地吐着香气,乐坏了弄堂里的孩子。爱闹的孩童们从不轻易折了它们自个儿别着,只是见着地上落了的瓣儿就开心上好一会儿。最里头的阿珊婶总会捎给我国外的糖果,让我捧了一大把“吃独食”,一转眼却全叫小伙伴们分了个精光。她总是会拂起长发,笑着拍拍我的脑门,我总能闻见她发丝间的香气。对门头的王叔是个谦逊有礼的人,见了面总少不了寒暄,他是个瘦削的男子,唯恐叫风刮了去。

  弄堂内有名堂,弄堂外更有别样的风情。当我拭去匣子的浮灰时,斑驳的纹路也渐渐清晰起来。

  依稀记得无论多晚,总会有小贩敲着木鱼吆喝着“馄饨咧……”那划破天际的沉闷之声,是我幼年时的渴望;依稀记得马蹄儿震地有声,伴着清脆的铃铛声回旋、悠扬。“马奶要伐,马奶要伐……”那粗犷而沙哑的叫卖声响起,是我最殷切的企盼;依稀记得收废报纸旧家电的曲儿在南门传开来,同玩伴一起学唱讨来父母温柔的骂,是我最独家的记忆。

  关于声的回忆是否也不知经年,被我轻柔地安放在南门的木匣里头了呢?我甚是怀念那些来去自由的“行者”。行走,只一瞬,便已千年。

  我时常做些关于旧南门的梦,醒来后只觉凄苦和疲惫。所谓“劳燕分飞”便是说弄堂里各自散去的人儿了吧!好似从倒车镜里看世界,清晰到模糊,渐行渐远,乃至成为不再跟随的小黑点,直至消失在我的视线里。

  南门,终究不是往昔的南门了。即使,我一直盼望她回到最初的模样。正如我盼望着阿珊婶是那个温柔地笑着塞给我糖豆的阿珊婶,而不是迁居国外后“六亲不认”的婶婶;我依然念想王叔是那个肯为邻里出苦力,而不是挺着啤酒肚俯视众生的所谓成功者;我依然渴求有小贩敲木鱼唤我去尝馄饨,在我嘬上一口鲜汤后轻声告诉我小心烫口;我依然回想着那个夸口骑白马娶我的孩童如今对镜挤着青春痘的苦恼模样。

  此刻我像极了一个说书的人,抽开情愫,倾吐回忆,讲述着冗长又杂碎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借”来的,借了他们的躯壳,拼出我回忆的灵魂。

  是时候了,合上木匣子,覆一抔黄土让一切归于沉寂。

  是时候了,成为一个依附于现在的人。

  【点评】此文切入点小,展开自然,运笔流畅自然。作者通过“南门”人事的两相对比,将文章的立意瞬间拔高。文章主旨瞬间可见:随着时代发展,人性开始变得市侩,变得功利,变得不再那么纯粹。正如作者最后所言,她也要“成为一个依附于现在的人”。文章反思深刻,笔法老练,首尾呼应,相得益彰。

  ☆本文适用考场仿真试题

  请以“在记忆中行走”/“相见不如怀念”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