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之最经典,献给城市的爱情诗

作者:未知 来源:《意林·作文素材》

  作文君:在大陆,王小波、苏童、阿城、止庵是卡尔维诺的忠实粉丝;在台湾,朱天文、唐诺是卡尔维诺不遗余力的传播者;在香港,梁文道说他一直在准备谈卡尔维诺,可是一直没准备好。卡尔维诺是意大利当代最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家,他于198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却因于当年猝然去世而与该奖失之交臂,但其人其作早已在意大利文学界乃至世界文学界产生巨大影响。关于生平,卡尔维诺写道:“我仍然属于和克罗齐一样的人,认为一个作者只有作品有价值,因此我不提供传记资料,我会告诉你你想知道的东西,但我从来不告诉你真实。”卡尔维诺从事文学创作40年,一直尝试着用各种手法表现当代人的生活和心灵。他的作品融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于一身,以丰富的手法、奇特的角度构造超乎想象的、富有浓厚童话意味的故事,深为当代作家推崇,并给他们带来深刻影响。符号学大师艾柯曾评论说:“博尔赫斯、马尔克斯和卡尔维诺三人同样为我们做着完美的梦,三人之中,卡尔维诺最温暖明亮。”

  名著简介

  这个世界上存在看得见的城市,那就是我们的肉眼所看到的人群、建筑、真实的生活,也有看不见的城市。在卡尔维诺的这本书里,所有的城市都是虚构的。人们找不到能认得出的城市。他为每一座城市取了一个女人的名字,或许城市是我们本来就看不到的,它就是眼睛。或许城市只是存在于我们的意念里,我们按照所爱的地方建造了它,怀念它。这本书是由一些短小的章节构成的,他笔下的城市是记忆、欲望、言语的符号的整体,每个章节都提供机会,让我们对某个城市或泛指意义上的城市进行反思。阅读它,我们能从中感受到卡尔维诺的心灵世界的丰富和有趣。

  名著感悟

  在那些写作的人中,我通常能够分辨出这样四种人,一种人写作他们的世界,一种人写作他们的内心,有一部分的人可以通过写作世界而写作内心,而有极少数的人可以通过写作内心而写作世界。在这本书里,卡尔维诺试图做这极少数的人中之一。 ——读者心夜

  某些书在你还没看过的时候,你就已经喜欢上了,你看过之后才发现,其实它从来就是你所拥有的,也该是你所拥有的,就像命中注定的无法挥去的某些缠绕;亦如某些城市,你没到之前你觉得你已经到过那里,到了那之后你才发现自己一直在那里。

  你可以把这本书当成一个谎言,是卡尔维诺向你讲述的寓言,也可以把它当成一本游记,跟随马可·波罗,成为忽必烈,在帝国的废墟上巡走探求。本书大概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马可·波罗对看不见的城市的描述,另一部分则是马可与忽必烈之间的对话和沉默。 ——读者WEEN

  作者简介

  伊塔洛·卡尔维诺毕业于都灵大学文学系,曾参加反法西斯抵抗运动。他的父母都是热带植物学家,他曾这样写:“我的家庭中只有科学研究是受尊重的,我是败类,是家里唯一从事文学的人。”卡尔维诺的少年时光写满了书本、漫画、电影,他的梦想是成为戏剧家,高中毕业后却进入大学农艺系,随后从文学院毕业。1947年,他出版了第一部小说《通往蜘蛛巢的小径》,从此致力于开发小说叙述艺术的无限可能。他还曾隐居巴黎15年,与列维-施特劳斯、罗兰·巴特、格诺等人交往密切。1985年夏天,他准备到哈佛讲学时患病,主刀医生表示从未见过任何大脑构造像卡尔维诺的这般复杂精致。

  他的作品主要有处女作《通向蜘蛛巢的小路》,用非英雄化的手法反映游击队的生活。50年代问世的《我们的先人》三部曲:《分为两半的子爵》《树上的男爵》《不存在的骑士》,既似现实中的童话,又像童话中的现实,把西方世界中人丧失自我本质的境遇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三部曲使他获得世界声誉。随后发表的作品《宇宙谐趣》《看不见的城市》《如果一个冬夜,一个旅行者……》,渗透对迷乱的现实的思索,颇具哲理小说的特色。卡尔维诺的《意大利童话》是他长期搜集、研究意大利各地区童话的结晶,已被译成许多国家的文字。除此,《美国讲稿》《我们为什么读经典》讲述的是如何阅读和写作,对中学生的写作非常有启发,指引了众多爱好文学的人去探寻文学之路。

  精彩书摘1

  《看不见的城市》自序:卡尔维诺向我们透露他有趣的写作方法

  这本书我是以系列的方式进行写作的:我有许多文件夹,里面放着我根据那些在我头脑中萦绕的思绪而偶尔写出的纸页,或者只是我想要写的东西的简要记录。我的文件夹中有一个专用于物体,一个专用于动物,一个专用于人物,一个专用于历史人物,还有一个专用于神话中的英雄;我有一个关于四季的文件夹和一个关于五种感觉的文件夹;我在一个文件夹里汇集了有关我经历过的那些城市和风景的纸页。当一个文件夹渐渐被纸装满时,我就开始思考我能从这里提取出来的那本书了。

  这些年,我一直将这本书带在身边,断断续续地写,每次一小段,经历了一些不同的阶段。有的时候我只想象悲惨的城市,有的时候我只想象幸福的城市;曾有一个时期我把这些城市比作繁星密布的天空,而在另一个时期我总免不了要谈到每天从城市中泛滥出来的废物。它差不多变成了一本日记,记录下我的心情和思考。我当时读的那些书,我参观的那些艺术展览,我与朋友们的那些交谈——所有的一切最后都转变成了城市的图像。

  【名著解读】每个作家的写作方式都不相同,卡尔维诺的写作是流动的书桌,是对人性体会至深的思考,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对各个阶层人性的洞察,都体现在了这本书中。

  精彩书摘2

  连绵的城市之一

  莱奥尼亚城每天都在更新自己:清晨,人们在新鲜的床单被罩中醒来,用刚从包装盒里拿出的香皂洗脸,换上崭新的浴衣,从新型冰箱里拿出未开启的罐头,打开最新式样的收音机,听听最新的歌谣。

  在马路边的人行道上,昨天的莱奥尼亚的废弃物包在塑料袋子里,等待着垃圾车。除了挤过的牙膏皮、烧坏了的灯泡、报纸、容器、包装纸,还有热水器、百科全书、钢琴、瓷器餐具。莱奥尼亚的富足,与其以每日生产销售购买量来衡量,不如观察她每天为给新东西让位而丟弃的物资数量。你甚至会琢磨,莱奥尼亚人所真正热衷的究竟是享受不同的新鲜事物,还是排泄、丢弃和清除那些不断出现的污物。当然,清洁工们像天使一样宽容大度,他们的任务是将昨日的遗物搬走,充满敬意地、默默地、以一种近乎宗教仪式的虔诚工作着,也许是因为人们一旦丢弃这些东西,就不愿意再想它们。

  至于清洁工每天把这些东西搬运到何处去,从未有人问过:肯定是运到城外。但是,城市在逐年扩大,清洁工就得越走越远;垃圾越堆越多,越堆越高,所占面积的半径也越来越大。另外,莱奥尼亚新材料的制造工艺越来越高,垃圾的质量也随之越来越高,经久耐腐,不发酵,不可燃。于是,莱奥尼亚周围的垃圾变成坚不可摧的堡垒,像一座座山岭耸立在城市周围。

  结果是:莱奥尼亚丢弃得越多,就积攒得越多;她过去的鳞片已经焊成一副无法脱卸的胸甲;城市一面在每日更新,另一面在把一切都保存于唯一一种形态中:昨日的废物堆积在前天以及更久远的过去的废物之上。

  莱奥尼亚的垃圾也许将一点一点侵占整个世界,不过,这漫无边际的垃圾堆最外围的斜坡那面,也还有其他城市在排泄那些堆积如山的垃圾。也许,莱奥尼亚之外的整个世界都已布满了垃圾的火山口,各自环绕着一座不断喷发垃圾的城市。这些彼此陌生并敌对的城市之间的边界,就是一座座污染的碉堡,各个城市的废物相互支撑,相互重叠,混杂在一起。

  垃圾堆积得越高,倒塌的危险越大:只要一个罐头盒、一个废轮胎,或一只大肚酒瓶滚向莱奥尼亚,就会引起破鞋、陈年日历、枯花的大雪崩,整个城市就将被淹没在她始终力图摆脱的过去中,与邻近城市的周边混合在一起,终于彻底干净了。一场大灾变,把肮脏的群山夷为平地,每日更换新衣的城市被抹掉了一切痕迹。而附近那些已经准备好压路机的城市,则等待着平整这块土地,拓展自己的领地,扩大疆域,让自己的清洁工走向更远的地方。

  【名著解读】城市包围了我们,我们都生活在城市中,这里藏着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家。我们都以为城市是我们塑造的,却不知道城市也在塑造着我们。这一切,在卡尔维诺的文字中脉络清晰,温情却又冷静。连绵的城市之一涉及的环保问题令我们警醒。

  精彩书摘3

  城市和欲望之二

  经过三天南行的旅程,你来到安娜斯塔西亚,有许多源头相同的运河在城里灌溉,许多风筝在它的上空飞翔。现在我应该列出在这儿买得到而可以赚钱的货物:玛瑙、马华、绿石髓和其他种类的玉髓;我应该推荐那涂满甜酱而用香桃木烤熟的、金黄色的雉肉,还应该提一提那些在花园池子里沐浴的妇女,据说她们有时会邀请陌生人脱掉衣服跟她们在水里追逐嬉戏。但即使说过这些,也还没有点明这城的真正本质,因为关于安娜斯塔西亚的描述,虽然会逐一唤起你的欲望而又同时迫你压抑它们,可是某一天早上,当你来到安娜斯塔西亚市中心,你所有的欲望却会一齐觉醒而把你包围起来。整个来说,你会觉得一切欲望在这城里都不会失落,你自己也是城的一部分,而且,因为它钟爱你不喜欢的东西,所以你只好满足于在这欲望里生活。安娜斯塔西亚,诡谲的城,就具有这种有时称为恶毒、有时称为善良的力量:假如你每天用八小时切割玛瑙、石华和绿石髓,你的劳动就为欲望造出了形态,欲望也同时为你的劳动造出了形态;而在你自以为正在享受安娜斯塔西亚的时候,其实你只是它的奴隶。

  【名著解读】卡尔维诺想象的城市,以及他对所见过的城市的形容,是这本书的精华。他为城市書写了精彩的故事,想象了不止一种可能性,我们看到他笔下的城市,才恍然大悟道原来很多我们不成形的感知已经被作家思考出了形状,越读越是心有戚戚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