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名师押题:美好生活,源于尊重和平等

作者:赵福海 来源:《意林·作文素材》

  【题目展示】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巴西最大的城市圣保罗,人们每天产生的垃圾达到18000吨,有大量的清洁工人、拾荒者,他们的工作被蔑视,人们躲之不及。

  一个叫蒂亚戈的涂鸦艺术家看不下去了,他用手中的笔、涂料美化他们的手推车。蒂亚戈的行动吸引了很多志愿者一起来装饰“垃圾车”。它们变得色彩斑斓,仿佛一道流动风景,很多当地人和游客驻足观看,甚至合影。蒂亚戈说,生活中的有些歧视,如果不去制止那就是纵容。

  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自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点拨】

  这是一则具有人文性的材料作文题目。材料告诉我们,圣保罗每天产生垃圾18000吨,而这个城市却没有因此变成一座垃圾城,功劳全都属于清洁工人与拾荒者。因此,对这些群体,我们应该带着尊重的态度去认识,应该像蒂亚戈一样,以涂鸦的方式,让这些群体感受到生活的温暖。材料所表达的内涵具有积极向上的时代情怀,展示出鲜明的社会正能量。关注人文情怀,感受时代精神,是高考作文必考的主题。分析此类话题,需要以积极的思维,表达对社会的理解,挖掘出时代精神的内涵。写作时,可以从材料内涵出发,围绕“尊重、平等”这一主题,安排以下写作方向:

  思考1:涂鸦所反映出的时代情怀。每一个时代,都有鲜明的心理特征。社会不断进步,物质日益丰富,人们在精神上也会逐渐提升。考生可以围绕“以人为本”“时代进步”“健康的时代心理”“用创意/艺术打败歧视,消弭隔阂”等立意行文。

  思考2:涂鸦所表现的思想本质。尊重与平等,这是社会的根基。正是因为懂得尊重与平等,蒂亚戈才能在垃圾车上涂鸦,让清洁工感受到生命的温暖。考生可以围绕“学会尊重”“平等的意识”“拒绝歧视”等立意行文。

  思考3:涂鸦所产生的社会效应。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只是生活方式、生活态度不同而已,因此,应该尊重每一个人。弱势群体在尊重与平等的氛围中能够获得精神的力量,树立生活的信心。考生可围绕“时代关怀”“关注弱者”“社会良知”等行文。

  思考4:涂鸦所揭示的人生哲理。尊重与平等,是人文主义的标志,是现代社会的共性心理特征。由涂鸦这一事件,可以挖掘出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时所蕴含的人生哲理。考生可围绕“利他利己”“付出也快乐”等行文。

  突围角度一:声情并茂,呼吁之中见真知

  名师支招:以情为文,其行也远。写作“尊重、平等”类主题,如果能够以丰富的情感融入分析与论述之中,如果能够在情感流露的过程中展示出丰盈而深刻的思想,那么,我们的文章自然会受到阅卷者的垂青。

  【佳作赏析】

  别让歧视蒙蔽了心

  □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 吕庆华

  随着社会的进步,早应该把“人分三六九等”的古代落后思想淘汰,但在现实中仍频频出现。巴西最大的城市圣保罗每天都在上演不公平的戏码,那里的人们每天可产生垃圾18000吨,可这个城市为什么没有因此变成一座垃圾城呢?功劳全都属于清洁工人与拾荒者。这个曾经遭到人们歧视的群体,因为蒂亚戈一个小小的创举而发生改变。

  歧视,是等级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比如,当一个富人与一个拾荒者站在一起时,就单从衣着打扮,心里的天平就会不自觉地偏向富人。古罗马诗人奥维德曾说:“穷人无论到哪里都会受到歧視。”歧视无疑源于心底的黑暗。没有人生下来就单纯的富有,没有白人生下来就会歧视黑人,没有人生下来就会对别人存有偏见,只是一些人对生活缺少一种深刻的理解,对人性缺少一份客观的定位。

  清代张潮《幽梦影》中有言:“菊以渊明为知己,梅以和靖为知己,竹以子猷为知己。”当面对人生,面对这片未来,我不禁想到:我们该以什么为知己呢?我们应当以尊重生命为知己,远离歧视,远离冷漠。

  好喜欢蒂亚戈,那个心底没有被阴霾笼罩的涂鸦艺术家,他用笔美化了那些清洁工人的垃圾车,也美化了一座城市的心灵。当那些人们躲之不及的垃圾车成为城市最美的一道风景线,当人们从他的涂鸦中感受到尊重的魅力,便有许多人加入这支队伍中来。“生活中的有些歧视,如果不加制止,就是纵容。”永远不要给黑暗创造在心中滋生的条件,保持心底的那片纯净,让心被阳光照耀。歧视,存在于每个角落,而一个品德高尚的人的任务就是让更多的人加入反对歧视的行列中来,让世界从此充满光明与爱。

  好希望当富人与穷人有对比时,人们能让理智打败歧视,让公平占据上风;好希望当白人与黑人站在一起时,白人能主动伸手示好;好希望当乌云要掩盖住心底时,我们的心中会升起一个太阳,将黑暗驱逐,将平等高高挂起,以公平为帆,让承载大爱的小船在世界的海洋中畅快航行,无所阻拦。更希望歧视不再被当作固定思想般传给一代又一代,更不想让孩子们眼里的澄净被世界的肮脏污染,从懵懂无知、对世界的好奇到被这个世界许多不公平不成文的法则麻痹了内心的善良。

  生活,本就该充满光明与美好,每个人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同样,每份工作也都有其存在的独特意义,无分贵贱,无分好坏,每个人应该做的只有尊重与理解。

  点 评

  文章情感丰富,思路顺畅。具体写作时,先对材料进行概括,引出自己的观点。从歧视的角度,以奥维德的名言,表明了观点。然后以张潮名言引出对尊重的认识,接着通过一系列的排比,表明了自己的“希望”,以呼吁的语气突出了主题。整个写作饱含丰富情感,颇具说服力。

  突围角度二:旁征博引,对比之中显真意

  名师支招:尊重,是这个时代最能够让人感到温暖的品质。尊重他人,才能让整个社会充满和谐与美好。但歧视,这个贯穿古今,包含不平等、伤害、丑陋等内涵的词,也总是出现在现实之中。尊重与歧视之间存在鲜明的对比,一次切入,也能够揭示深刻的时代心理。

  【佳作赏析】

  画笔,梦的起点,爱的传递

  □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 牟佑男

  宇宙中的尘埃,看似微小,却能够弥漫于整个宇宙之中。生活中,每个事物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即使是身无分文的拾荒者,也是这个社会必不可少的一环,面对他们,我们不应投以蔑视的目光,而应保持一份对职业的尊重,对生命的尊重。

  蒂亚戈无疑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他没有随之而迷失,没有让心灵缺位,因为他握起了手中的画笔,将一辆辆垃圾车涂上了美丽的色彩。他用这种行动,唤醒一个又一个迷失的人。虽然他的画笔不及马良那般神奇,但他却带着尊重之心,创造了比马良更具人文精神的奇迹。简单的色彩,加以心灵的交织与碰撞,让原本黑暗的车辆披上了华丽的色彩,让无数的拾荒者感受到了尊重的力量,也让原本冰冷的人心因爱的传递而温暖。

  平凡的画笔,绘画的不仅是梦,还有爱。这一切都源于一份对生命的尊重,尊重的力量是无穷的,有了他,即使你不会绘画,也依然可以用色彩装饰这个黑白枯燥的世界,将快乐与爱带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

  尊重每一个生命,自己也会获得生命的尊重,这个道理,讲了千百年,谁都应该懂。

  但也总有人将尊重置之度外,上演了一出又一出的闹剧。

  不久前备受媒体关注的兰交大博文学院教师刘伶俐,因身患癌症,治疗期间不能上课,无奈离开了心爱的讲台。但多年的鞠躬尽瘁,换来的却是一份学校的劳务解除通知,因为刘伶俐的治疗影响了她所在学校的收益。所以,利益面前,这所学校选择了放弃对生命的尊重,也因此遭到社会的谴责。虽然校方最终收回了之前的决定,但这种影响仍给刘伶俐老师及她家人甚至整个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所以说,面对生命,我们必须保持尊重,保持一份内心的敬畏,我们本身就是一个生命,我们无权玩弄以及嘲笑生命,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尽量让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更加美好,让世界更加多姿多彩!(此文乃节选)

  点 评

  文章内容充实,对比鲜明。作者紧紧把握材料内涵,从“尊重”这一角度出发,以洒脱灵活的行文思路,表达了具有个性化的观点态度。开头先引出话题,然后对材料进行深入解读,明确了写作中心。主体部分,先从梦与爱的角度,对话题进行理解。然后以刘伶俐被开除这一事件为反面素材,突出了写作中心。结尾点题,水到渠成。整个写作思路充满一种理性的认识,展示出清晰的逻辑性。

  突围角度三:层层追问,求索之中悟真理

  名师支招:层层追问,是一种能够让文章充满气势的写法。对“尊重、平等”这类充满时代正能量的话题进行分析,可以运用层层追问的方式,让深刻的观点在分析中得到展示,增强文章的气势。

  【佳作赏析】

  用平等涂鸦装点世界

  □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 张铭洋

  灯红酒绿的圣保罗大街,高贵优雅的富人与蓬头垢面的拾荒者擦肩而过,富人目光微微侧视,紧接着脸上不自觉地露出充满优越感的笑容,挺直了腰板,大踏步地继续前行。

  這场景在这世界的每个角落随处可见。贫富的差距,身份的高低,真的会滋生歧视吗?

  其实,不论是同情还是歧视,都是我们内心的优越感的支流,只不过前者平缓温和,后者水流湍急罢了。瞧不起清洁工和拾荒者,那是因为他们以我们的遗弃之物为生,但再想想,他们也是这世界不可或缺的齿轮啊,世上没了富人,地球照样转,但若是清洁工和拾荒者消失了,地球恐怕就会被垃圾淹没,就转不起来了。由此观之,他们应该受到歧视吗?

  歧视源于优越感,但我们静下心来认真思考,清洁工和拾荒者真的在方方面面都逊色于富人吗?我们只看到拾荒者,日复一日地和污物打交道,但又谁关注过他们也会在闲暇之余用自己黑泥深嵌的手捧起一本书来品读?我们只听闻清洁工工资低、待遇不好,但又有谁知道他们有人竟用仅有的收入资助着贫困的大学生?

  子贡曾说:“贫而无陷,富而无骄。”但他的老师孔子对他说,这样已经不错了,但要做到贫穷但能快乐,富贵却又谦恭有礼,才是一个真正受人尊敬之人所应做的。我想若一个人,遇到比自己地位低的人时谦恭有礼,和比自己地位高的人在一起时,绝不阿谀奉承,这才真正称得上君子。

  哲人卢梭说人人生而平等,确实,对于仅有一次的生命来说,万物又何尝不是生而平等呢,一草一木皆生命,为什么一定要分个高低贵贱?曾经在杂志上看到一个孩子为了救一只洪水中的小梅花鹿而不顾自身安危的事件,颇有感触。试想,一个孩子尚且懂万物生而平等,成年人是否应该反思一下呢?是不是应该想想我们何时丢失了那份高尚品质的呢?

  我们看待万物平等,更应该去当一个平等的播种者,让我们身边的人心中埋下平等的种子,长成参天大树,阻断歧视支流。蒂亚戈用画笔涂鸦构筑平等,我们又为何不能以自身之力传播平等?

  相信,正是因为一个个蒂亚戈存在,在灯红酒绿的圣保罗的拾荒者们,才会收到面带尊重的微笑。

  点 评

  本文论证有力,逻辑鲜明。作者精心安排了一个又一个的追问,对写作中心进行深入分析。在层层追问之中,以充分的现实事例和经典名言为依托,对写作主题进行了解读,表现出深刻的生活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