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西游迷妹”:爱它就为它翻译25年

作者:刘志坚 来源:《意林·作文素材》

  她是个金发碧眼的瑞士美女,却取了一个很中国的名字——林小发;她不是唐玄奘,却只身一人来到中国“取经”25年,苦修汉文化;她从不追星,却是个彻头彻尾的“西游迷妹”,硬是凭一己之力,翻译出版了《西游记》德文全译本,并摘得德国最负盛名的莱比锡书展翻译大奖。她就是瑞士女汉学家、翻译家爱娃。

  1968年,爱娃出生在瑞士比尔市,法语和德语都是她的母语。14岁那年,她第一次接触汉字就被迷住了。在她看来,方块字的一横一竖、一撇一捺都是那么灵动和飘逸。从此,她开始自学汉语,并期望有一天能到中国学习。

  1990年,爱娃作为交流生,来到位于杭州的中国美术学院学习,并取名林小发。

  在美院学习期间,爱娃接触到了以《西游记》故事为主题的版画,从而得知《西游记》是一部在中国家喻户晓的古典名著。由于好奇,她跑到书店买了一本《西游记》,一口气读完,她被名著的内容深深打动的同时,又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伤。

  通過查询,爱娃获知,《西游记》尽管有一些英文译本,但都没有准确表达原著内容,甚至流于庸俗和歪曲,德文译本更是少得可怜。于是,她生发了要翻译出《西游记》德文全译本的念头,想把这部伟大的著作尽可能原汁原味地介绍给德国读者。

  在结束中国美术学院的学习之后,爱娃考取了浙江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把“《西游记》研究”作为主攻方向,并开始着手翻译工作。她一边学习一边翻译,在完成前十回之后,爱娃把译稿和小说简介传给了德国的几家出版机构,却被出版商婉拒了。当头的冷水让爱娃犹豫了。但思虑再三之后,她决定继续自己的“取经”苦旅,哪怕没有出版机构垂青,也要完成《西游记》的翻译工作。她毅然决然地删除了之前的译稿,重起炉灶,选取最权威的中华书局出版的《西游记》作为母本,开始了没有希望的默默苦修。

  功夫不负苦心人。2009年,在爱娃翻译到第六十回的时候,她参加了德国法兰克福书展,遇到了有着190年历史的德国雷克拉姆出版社的编辑迪特·梅耶尔。经过交流,她对《西游记》的痴迷和二十几年“取经”的执着态度打动了编辑,双方达成了合作意向。

  爱娃喜极而泣,开始了不眠不休的翻译工作。6年后,《西游记》德文全译本以既忠实于原著,又符合德国读者阅读习惯的完美风貌面世,受到了热烈的追捧,德国最具影响力的报纸《法兰克福邮报》推荐其为“最适合做圣诞礼物的书籍”。2017年3月,又一举摘得莱比锡书展翻译大奖。

  因为虔诚,所以执着。从1990年到2015年,爱娃这个“西游迷妹”,客居异国他乡25年,跋涉在“取经”的苦旅中。用心血凝成的译作,为心中的圣土,献上了隆重的礼物。

  【人物速写·坚持就会有希望】

  有些事情不是看到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坚持了才会看到希望。爱娃最早翻译《西游记》时,备受挫折,但她依然默默坚持,直到遇到德国雷克拉姆出版社的编辑迪特·梅耶尔,她的《西游记》德文全译本才得以出版,并受到读者的热烈追捧。若是在没有希望的时候,爱娃放弃了坚持,哪有今日的斐然成就?

  【人物速写·兴趣是事业的基石】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曾说:“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因为兴趣,出生于瑞士的爱娃,对汉字痴迷不已,并来到中国学习;因为兴趣,爱娃耐住挫折和寂寞,数年坚持翻译《西游记》,并最终守得云开见月明——她的《西游记》德文全译本一举摘得莱比锡书展翻译大奖。兴趣是爱娃事业成功的前提。

  (特约教师 倪丽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