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有个惠英红,打不死的惠英红

作者:黄佟佟 来源:《意林·作文素材》

  四十年前,也就是遥远的1977年,17岁的湾仔女孩惠英红正式签约邵氏。一年里,这位新人不但参演了李翰祥巨片《金玉良缘红楼梦》,成了林青霞版宝玉身边的丫鬟,还担纲名导张彻的《射雕英雄传》,并凭借温柔痴情的女二号穆念慈,一炮而红。

  四十年后,历尽沧桑的57岁单身女人第三度封后香港金像奖,成为仅次于张曼玉的演技派女星。高举奖杯的那一刻,她泪落如倾。动辄票房数亿的电影市场与她没甚关系,让她封后的是一部票房96万的扑街电影《幸运是我》。“时间真是过得好快!一眨眼就是一世人”,她在电台节目里感叹时日如飞,也是一眨眼,她便从17岁卜卜脆的小姑娘变成快60岁的妇人,而回望这浮浮沉沉在电影圈的四十年,真称得上繁华历尽兴衰弄人。

  20世纪70年代,电影业正是武侠片的天下,因此总有女侠角色,而当时,唯一能打的郑佩佩息影嫁去美国,惠英红应运而生——她12岁开始在夜总会跳舞,身手了得,又能吃苦,当仁不让,成了70年代末80年代初最红的武打女星、刘家良的御用班底、李翰祥的爱将,22岁成为1982年金像奖的第一届影后。

  轉眼到了80年代中期,香港电影进入全盛时期,新人辈出,周润发、张国荣、张曼玉等涌现。这光辉的80年代她也沾到一点光,和胡慧中、吴君如一起,让“霸王花”的名头响彻电影圈,人人觉得她打得好,但可惜,也只觉得她打得好。1988年,28岁的她横下心来想改变戏路,但并没挽回颓势,年轻的漂亮的女星像星星一样涌现,她渐渐变成人们眼中上一个世纪的人。

  “你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电影圈就好像把你淘汰了,那时好不服气,好不甘心。”接受采访时她这么叹息。整个90年代是她最难熬的时间,33岁她开美容院,靠打牌度日。40岁前后得了抑郁症,用酒送下三十粒安眠药,谁知八个钟头后醒了,“既然上天不收我,不如积极地生存”。新千年过后,她准备重新开始,谁知香港电影圈却在此时进入最低潮。很多电影人都没有工开,只能转行,或者北上,惠英红去不了内地,她有妈妈有妹妹要照顾。于是她在TVB拍戏,从配角演起,慢慢熬到女三女四,2010年,她演一个爱子成魔的妈妈,横扫港台影坛,拿了所有的奖,“那个戏让我找到了另一个惠英红”,而一心扶持香港本地电影人的金像奖终于把影后再次颁给了这个坚守本港的电影人。

  如今,她把自己比作老鼠,受过那么多苦,钻过那么多黑暗的隧道,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呢。她说,“我不是走柏油路的人,我是走石子路的人”。是有沧桑的,但又怎么样呢?她依旧妩媚,笑容豪爽地和你细说从前。

  “嗯,活着最大的理由就是要好好地活着,好好地过每一天、每一刻。”

  【人物速写·不服输】

  每个人都有特别艰难的日子,它们在生命的不同阶段考验着我们的耐心。惠英红在当红花旦成群的情形下陷入人生低谷,她也曾迷茫、抑郁,但最终还是选择积极地生活,凭借不服输、不甘心的生活勇气绝地反击,在四十年浮沉中,再次迎来辉煌时刻。

  【人物速写·勇于转变】

  人生要有随时重新开始的魄力。惠英红在花旦成群、武打戏不景气的颓势之下,突然之间被淘汰。但她没有就此放弃,她尝试过换戏路,开美容院,甚至去TVB从配角演起,不断地调整与转变自己,降低自己的期望值,保持良好的心态,正是这样的魄力,她终于可以不依赖颜值,不靠高投资,凭借“扑街电影”华丽逆袭。

  (特约教师 郭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