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孩子在机场看书就是作秀

作者:未知 来源:《意林少年版》

  背景资料:

  近日,有泰国网友在自己的FB上发表了这样一组照片,一群日本孩子在泰国清迈机场候机时,一人手捧一本图书认真地读,随后,几篇名为《日本学生在清迈机场的惊人一幕!中国人沉默了……》《日本这个国家为什么让人感觉到可怕》的热文在网上迅速扩散,并赢得网友一片激赞。

  此后没几天,一群西安小学生赴日本参加夏令营,在机场等候安检时,他们也人手一本书,安安静静地阅读并等待,随身携带的行李箱也都整整齐齐地依次有序摆放。

  但这却得到了“摆拍、演戏、作秀”的评论。同一行为,两种评价,这种巨大的差异令人深思。

  正方(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中学):不是作秀

  当然不是作秀!不得不承认的是,日本整体的国民素质是比较高,但这并不足以让我们在面对同样的事件时,对日本小学生交口称赞,对中国小学生却要如此质疑。这种标准不一的背后难道不是一种自卑情结在作祟吗?这些小学生在踏出国门的时候并没有变成“熊孩子”,而是利用空闲时间去潜心阅读,不正是国民素质增强的体现吗?

  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是为他们终身发展奠基。改变以往喧哗、玩电子游戏的行为,代之以读书这一文明行为,对孩子今后的发展大有裨益。这样令人欣慰的情景出现了,为什么不被称赞还要遭到质疑和批评?

  孩子本来就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与国籍无关,而阅读是满足这些需求的重要途径。孩子们的阅读行为很有可能是自发的,其本身并没那么复杂,大家大可不必带着“有色眼镜”去过度解读它。

  即使中国学生是受Facebook上日本学生的影响,也是一种“见贤思齐”式的借鉴。如果说所有的模仿和学习,都被冠以“作秀”的名号,并遭到抨击的话,那么人类恐怕就只能固步自封了。况且,在中国,不管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是鼓励孩子阅读的。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国民阅读率和阅读量都有所上升。这说明,我们对阅读的重视程度在逐渐提升。

  我们要相信这些小学生是有希望的一代;要相信中国的教育,能真的树人树德;更要相信自己作为礼仪之邦的公民,任何弘扬文化道德的举动都是一种积淀和传承。

  反方(黑龙江省肇东市第七中学):是作秀

  为什么说中国孩子在机场看书是作秀?因为这次事件并不具备独特性和唯一性,前不久,类似事件在泰国机场发生过,而紧接着就发生了此次西安小学生在机场集体看书的事件,此举实在是有模仿、作秀之嫌。

  所谓“作秀”在百度百科里是这样解释的:利用媒体等途径宣传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在解释中还提到了完成作秀两个重要的因素:一是利用媒体等途径宣传;二是达到提高自身知名度的效果。在这次事件中,首先照片并不是由路人甲无意拍摄的,而是带队老师刻意拍了发给家长,然后再流传出去的。在媒体采访中,校方大谈自己的教育理念和学校实施的教育方针,无疑是在利用此次事件来对学校本身进行宣传,也就变相提高了该校在社会的知名度,这也极有可能为学校带来招生优势和盈利的效果。

  这种有意为之,恰恰反映了中国人阅读习惯的匮乏以及自主阅读和个性化阅读意识的淡薄。

  这种集体阅读不一定发自孩子的本心,他们中有些人可能想闭上眼睛休息一会儿,有些人可能想与同伴轻声聊天,但迫于老师的要求和某种“从众”心理,他们只能席地而坐,安安静静地看书,至于书的内容他们是否喜欢、看进去了多少,就不得而知了。对阅读时间、阅读场合的统一要求,不符合孩子对阅读的个性化需求。不仅是孩子,成年人也是如此,我们做一件事一旦出于别人的硬性要求,变成了不得不做的任务,就背离了做这件事的初衷,动力和乐趣也都会大打折扣。

  所以,我们呼吁孩子发自内心的阅读、源自于自身兴趣和需求的阅读,而非完成任务式的、响应倡导式的刻意阅读。孩子也不应沦为学校向媒体和公众宣传自己正面形象的工具。

  结束语:孩子的行为本身很单纯,不要带着有色眼镜去审视它,将它复杂化。我们要相信孩子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相信中国的教育能立德树人,相信有素质的行为源自于礼仪之邦的积淀与传承!

  唇枪舌剑话高下,麻辣语录大比拼。《意林·少年版》新栏目“舌尖上的舞蹈”下期话题征集中,最新话题敬请关注《意林·少年版》微信公众号及官方微博,正方反方随你辩,只要你对此话题感兴趣,并志在表达自己的观点,就可以发送电子邮件或者直接在微博上@意林少年版发表意见,观点和辩题一经采用即有精美礼品奉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