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考试难?那你回到古代试试

作者:吴燕蕾 来源:《意林少年版》

  从小到大,各种考试一直都在伴随着我们成长。在你们参加考试前,不妨来看看我国古代是什么样子吧。

  ●想作弊?你是不想活了吧

  从古至今,既然有考试,也就有作弊。科举考试也有着一系列的防作弊措施。首先是准考证,古代没有照片,但准考证上写着学生的體型、外貌特征。

  考生自带的文具和干粮,必须装在镂空的竹篮中,从篮子外能看到内部有没有夹层。干粮也必须切成小块,毛笔杆必须后空,表明没藏东西。

  为了防止学生和考官联合作弊,对考卷实行“糊名”(盖住姓名)、“誊录”(专人抄录一份,以免辨认出笔迹)等措施,而且所有与考试官员沾亲带故的人,要被集中到其他的地方另考,避开负责出题、监考和批阅的官员。

  在古代,如果发现考试作弊、枪手代考之类的行为,不但会被终身禁考,而且要把犯事的人绑在考场门口示众多日。如果是监考官员舞弊,甚至会被判死罪。

  ●武状元不是体育特长生

  科举考试中的“武科”始于唐朝武则天时代,目的是为国家选拔军事人才。

  武科考试主要分为三大类,骑射、力量和兵法。唐朝要求,“骑射九矢中三,步射九矢中五”。宋代重文轻武,武科考试逐渐衰落下去。到了清代,武科曾兴旺了一段时间,参加考试的人,要拉弓射箭、举大石头,展示刀法武艺,这些都通过后,还要考“策论”,所以光有力气,不懂兵法也不成。中国古代考生中,颇有不少文武双全的人才,出过一些“文武双料”进士。

  ●素质教育?古代早就有了

  我们现在用“小有成就”来形容某人在某方面取得一些成功或达到一定水平,但是这个词的本义,其实是表示通过一种考试。

  西周时代,我国就有了学制为9年官办的学校。这可不是现在的“9年义务教育”,这9年的学习要分阶段考核,这考核不光看书面成绩,还要求“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第一年,考核学生是否熟读经典;

  第三年,考核学生对学习是否依然坚持和专心;

  第五年,考核学生学习的知识是否广博,对师长是否亲敬;

  第七年,考查学生在学问上是否有见解,是否能够选择适当的朋友。只有到达了以上标准,才叫“小有成就”。

  第九年,再次考查学生,看学生在九年的学习之后,能否在学习上触类旁通,在志趣上坚定不移。只有考试合格的人,才谓之“大成”,也就是达到了“大有成就”的标准。

  紫柠檬摘自豆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