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遇到绝望,哪还有时间去煽情

作者:李尚龙 来源:《意林原创版·讲述》

  我是很推荐《火星救援》的,马特拍的电影,从《心灵捕手》到《拯救大兵瑞恩》,再到《星际穿越》,我都很喜欢。

  有趣的是,相比之前的电影,《火星救援》少了很多无聊的煽情,多了许多解决问题的动力。

  一个人,没有吃的喝的,甚至快没有了氧气,援救人员至少四年才会过来,这样的情况下,是自怨自艾,是混吃等死,还是积极地去解决问题?

  马特用植物学知识,在火星上种植了土豆,看着那些发芽的小生命,他没时间去感叹:生命真伟大啊。相反,他抓紧时间把大土豆挖了出来,小土豆种了进去,准备下一次丰收。

  当他知道,救援队一次次失败,计划一次次被拖延时,他没有崩溃、失落、自暴自弃,竟然只是在回复了一个fuck,然后继续思考着如何给车充电。

  人陷入苦难,有时候都是迫不得已。但弱者自怜,强者自立。

  在我的生活里,遇到过很多从逆境中转危为安的人,有些看似是传奇,有些充斥着绝望,但故事的主人公只是微笑地面对,积极地解决,他们没时间矫情,没精力煽情,只有满满的激情。他们积极地思考着,怎么解决这些问题。我的兄弟小楠,一个喜爱浪迹天涯的游子,曾经在一次去云南支教的路上,翻越了一个山头采野菜,被缅甸军当成来帮忙打仗的中国军人抓走,在一个监狱里关了好几个月。他们一起被抓的,有三个人。

  那段时间,他们被关在一个木质的笼子里,只提供饭和水,和外界断了联系,中国这边联系不到任何人。缅甸军方以为他们是贩毒或帮忙打仗的,可是语言又不通,让沟通成本增大了不少。那段时间,每天传到监狱的噩耗都是肯定出不去了,据说要关30年以上。明明只是一次远行,却面临着失去自由,换成很多人,早就万念俱灰。

  跟他一起的朋友,终日以泪洗面,而他,却每天锻炼身体和读书,抓住任何机会和中国外交部取得联系。

  他英语好,每次都通过和指挥官交流的点滴获取信息,然后一点点地解释自己的来意。

  那几个月,没人知道他怎么度过的。回国后,我们在一次酒局中,他只是平静地告诉我,那时自己有想过这辈子可能就这么完蛋了,但后来他想,既然这样,就更不能绝望,有一点希望,就要全力去改变。

  他在监狱期盼着有人来找他,可是每次都是愿望的破灭。他在监狱里读了很多书,甚至还开始学习缅文,他说:就算真关了这么多年,至少出来还能多学一门外语。后来,通过多方努力,他被解救了出来。

  当他回到北京的刹那,两行泪才流了下来。我看过很多关于救赎的电影,无论是外国的《肖申克的救赎》还是中国的《解救吾先生》,当人陷入逆境时,总会在影片里面出现两个人:一个人不怎么说话,只是默默地朝着希望做着一些事情;而另一个人从不做任何事,但是不停地抱怨自怜。

  最后,一个成为传奇,一个成为笑话。

  煽情是文学和电影中常用的手段,可是,生活毕竟不是艺术。要知道,生活中那些多愁善感的人,总是缺少了一些前进的理性,祥林嫂和孟姜女虽然都被人记住了,但生活中没人喜欢这样早早就放弃了自己前程的人,更不喜欢这些只是抱怨从不做什么的人,那些行动派,才是好样的。

  没人说多愁善感不好,问题总要解决,解决完后,再感叹,心里更踏实。

  当逆境困难扑面而来时,切忌自怨自艾,怜悯自己的不易。找出问题的本质,尽快解决,和时间赛跑,拼出一条希望,这才是王道。